见“撒尼泼”(2492页)。
河西回鹘碑铭。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立。今存甘肃武威文庙内。碑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下有龟蚨。正面为汉文,背面回纥文,共32行,每行63字。内容叙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
秦汉时称西羌居地之名。参见“羌中”(1139页)。
1392—1481又名益桑孜巴。生于今西藏山南琼结区下部昂巴热地方之纳梅古镇。桂·顿·琼内多吉第三子。9岁从坚耶堪布桑结贝哇出家为僧。后历随诸大师学入行论、因明释、般若、慈氏五论、中观六论、那若六法、
※叶尔羌汗国宗室。※拉失德汗之孙,和田总督※忽来失速檀之子。16世纪80年代初,随其父叛立,1583年占据吐鲁番,并向明朝派出使臣“叩关求贡”。后被※阿不都·哈林汗派兵平叛,臣服。1594年,再次遣使
见“阿帕克和卓墓”(1245页)。
见“狄氏”(1104页)。
1886—1946近代文史家。字子厚。安徽定远人。回族。少年获府考第一名,为秀才。受维新影响,改习西学,就学于南京金陵书院(今南京大学前身)。辛亥革命时期,曾参加反清的淮上革命军,任军政府秘书,后参加
见“丹白旺秋”(3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