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果哇

果哇

藏语音译,即牛皮船。藏族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木料做船骨架,外蒙数张牛皮缝制而成的皮革,即成。皮船浸水后柔软、不怕礁石撞击,不受河道深浅限制,轻便易行。船夫称其为“果巴”或“果堪”。每船小者可坐三五人,大者可乘十数人。渡人、捕鱼、运输物资均可。用罢,船夫将皮船负于肩上或由驮羊运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藏民又用羊皮制羊皮筏,又称革囊,做为交通工具,性质与牛皮船基本相同。据史载,牛皮船用于交通工具始于吐蕃时期,吐蕃臧玛王子即乘此船逃往山南。

猜你喜欢

  • 策棱

    ?—1750清代蒙古将领。又作策凌。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纳木札勒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率众附清,授三等轻车都尉,居京师,教养于内廷。编所属佐领附察哈尔镶黄旗

  • 兀儿速惕

    即“乌斯”(330页)。

  • 郭西斗雅

    僜语音译。旧时西藏察隅地区僜人社会习惯法之一,即神判(亦称神断)。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凡因偷盗及私通等事引起纠纷,双方各执一端,事理难明,经调解无效时,即由巫师主持通过神判辨明真伪是非,进行最后裁决。

  • 哈儿蛮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哈尔敏卫。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10卫同时设立,据考在前苏联黑龙江口以南波波瓦河流域。

  • 姜行本纪功碑

    唐代碑刻。碑立于新疆巴里坤县松树塘。清同治年间(1862—1874),哈密办事大臣文麟将此碑移于关帝庙建亭保护。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碑高1.8米,宽0.6米。碑文18行,满行47字,楷书。碑刻

  • 舟曲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白龙江”,因河得名。即今甘肃省舟曲县。位于甘南州东南部,东北接武都地区文县、宕昌县,东南邻四川南坪县,西部界迭部县下迭区和四川省阿坝之南坪县。古代为白马氐地,后为羌人所据。汉代曾

  • 干脱总

    见“恩拉达卜”(1870页)。

  • 索墩布拉克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西南40公里乌孙山北麓,海拔1390—1560米。墓地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公里。有墓葬120座。隔索墩布拉克村,可分两片。村北2公里有40余座,均为卵石封堆

  • 阿鲁狄达力

    鄂伦春语音译, “鲁”亦作“路”。即雷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黑龙江省有些地区称呼与此不一,呼玛县一带曰“阿格迪达尔”,逊克县地区称附萨满体的雷神为“塔力路兰”。旧时鄂伦春人认为它是

  • 马脚秆

    壮族民间风味食品。流行于云南文山、广南、马关、西畴等地。在重大节日时食用。制法:用糯米稻草灰加入适量水份,将糯米浸泡其中,使其成黑色糯米,再加入腊肉丝、八角粉、草果粉、香菜、油、盐、姜、葱等,搅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