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鼓舞

木鼓舞

苗族传统舞蹈之一。源于祭祀祖先时所跳的一种舞蹈。“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苗防备览》)。有单人、双人舞之分。单人舞时也另由一人击鼓腰打着拍节,一人则边舞边击鼓。鼓之大小不一,置于木架上,击拍者用30公分木棒,舞者用20公分长之鼓槌。也有用拳击鼓者。舞姿有数十种之多。有男女舞姿之分。姿态多取自生活、劳动及动物动作等,如梳头、挖耳、推磨,打铁、鱼跳、鸟飞、猛虎坐堂、狮子滚球等。盛行于湘西地区及黔东北等地。现已成为节日活动重要娱乐节目,并作为苗族传统舞蹈而得到发扬。

猜你喜欢

  • 阿细

    见“阿细泼”(1212页)。

  • 兀者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窝集卫。永乐元年(1403)十二月,以忽剌温等处女真首领西阳哈、锁失哈等来朝贡马,明廷置兀者卫,以西阳哈为指挥使,锁失哈为指挥同知。其地在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一带,东抵屯

  • 呼伦贝尔八旗

    清朝守卫中俄边界的八个驻防旗。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为加强呼伦贝尔地区中俄边界的防卫,经黑龙江将军珠尔海奏请,始建呼伦贝尔城(今海拉尔市),由布特哈调来索伦、达呼尔、陈巴尔虎、鄂伦春兵丁共3千名

  • 汉巧

    汉代西域诸族对中国内地冶炼、铸造生产技艺的美称。《汉书·陈汤传》谓:胡兵“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汉巧的传入,有助于西域与内地生产技术的交流和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

  • 郭勒

    蒙古语对河流的称呼。清代汉籍文献中多用此称。如伊犁郭勒、吹郭勒、图斯郭勒、塔拉斯郭勒等是。大都原为蒙古各部驻牧地。小河则称为“布拉克”。参见“布拉克”(465页)。

  •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

    见“反帝会” (373页)。

  • 莫何去汾

    见“莫何”(1823页)。

  • 吐纥山

    古山名。一说为今小兴安岭北端(也有笼统指小兴安岭者);或说是大(内)兴安岭(也有具体指诺敏河南之土库尔山)。南北朝至隋,北室韦绕此山而居。

  • 明玛约

    即“明马约”(1405页)。

  • 罗布桑朱力特木

    1740—约1811蒙古族作家和翻译家。内蒙古察哈尔左翼镶白旗人。姓卫古特氏。7岁随父学习蒙、藏文。23岁入北京雍和宫当喇嘛,为明安拉布金巴喇嘛的徒弟。36岁时创作《圣人尊卡瓦活佛祈祷瑰宝》一书。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