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旻宁

旻宁

1782—1850

清朝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仁宗※颙琰次子。嘉庆四年(1799),立为皇太子。十八年(1813),天理教林清起义部众入皇宫,至养心殿,亲自持枪镇压。二十五年(1820)即位。在位期间,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土地高度集中,鸦片输入,不断激起人民反抗,各族人民起义此伏彼起,为缓和民族和阶级矛盾,多次下令禁鸦片入口,一再赈济灾民,蠲免税粮,诏修水利,革除武备积弊,但效微。曾准旗人耕种盛京畿辅田地。移吉林、奉天旗人于黑龙江双城堡耕垦。准八旗余丁出外谋生。六年(1826),派兵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十八年,英法侵略者输入鸦片,造成清政府白银外流,财政危机。次年,派湖广总督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他时主战时主和,最后妥协投降,派琦善到广州议和,将抗英大臣林则徐革职。二十一年,命琦善与英侵略者谈判并签订《穿鼻条约》。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又决定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奕山到广州主持战事,终于失败求和。二十二年,在英国坚船利炮威逼下,派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二十四年(1844),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浦条约》。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内继续镇压各地反清运动。三十年(1850),在内外交困中病死。庙号宣宗。

猜你喜欢

  • 阿穆岱鸿台吉

    见“脑毛大”(1901页)。

  • 随甲

    清代对额外马甲等之称。用以作为八旗官员的养廉银。史谓文官食火耗、武官食空粮,此为一定时期内约定俗成的陋规,清诸典籍皆以列载于《俸饷优恤》项下。《清会典·八旗都统》载:凡马甲等“皆有额,额外曰随甲,各以

  • 东四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初名“礼拜寺”。位于北京市东四。明正统十二年(1447),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友修建。景泰元年(1450)赐名“清真寺”。大殿拱形门楣上刻有《古兰经》经文,系库法字体。寺内有明朝

  • 纳合椿年

    ?—1157金大臣。本名乌野。女真族。纳合氏。幼入西京(今大同)学馆,习女真字。后选送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师事教授耶鲁。业成,补尚书省令史,累官殿中侍御史,改监察御史。海陵为相,荐为右司员外郎

  • 细君公主歌

    歌名。见“细君公主”(1555页)。

  • 顾八代

    ? —170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文起。顾纳禅次子。好读书,善射。以荫生充护军。顺治十六年(1659),随征云南,因功授户部笔帖式,袭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擢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康熙十四

  • 仁懿皇后

    见“萧挞里”(1996页)。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附牧额鲁特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济尔玛台河、鄂尔浑河。东至奎索接土谢图汗旗界,西至察汗山接赛音诺颜部中前旗界,南至噶尔噶图,北至鄂尔浑河接额鲁特前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本准噶尔后裔,初依噶尔丹,

  • 泰雅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62439人(1975年)。18世纪中叶以前,主要居住在浊水溪一带,后逐渐向东迁移,分布甚广,从台中县的埔里至东部花莲港以北的广大山区,沿浊水、北港、大甲、大安、后垅、

  • 瑯峤番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称谓。泛指居于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南境瑯峤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个,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险阻溪岸。善用镖枪、竹箭,主要以狩猎为生,种植少量芋薯为副食。《番社风俗》云:“瑯峤生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