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

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

指发现于甘肃敦煌藏经洞内的唐代吐蕃藏文文献。1899年(一说1900年)管理敦煌莫高窟佛洞的道士王园录发现藏经洞后,帝国主义列强乘清代局势混乱和统治者腐败之机,陆续派人到敦煌,以考察为名,攫取藏经洞内大量珍贵文献,其中包括吐蕃古藏文文献。其中有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7、1914年共两次),法国人伯希和(1908年)、俄国人奥布鲁切夫(1905年)、鄂登堡(1913至1914年)、日本人吉川小一朗和桔瑞超(1911年)。其间以斯坦因及伯希和所盗文物最多,而伯希和盗取文献尤为珍贵。据可见到的线索估计,古藏文文献总计约7000卷左右(包括劫余后留存国内的),其中绝大部分为佛教文献,历史文献所占比例较小,但却极为珍贵。这些藏文文献为8—9世纪吐蕃占领河西时所写,撰写或抄写人包括藏、汉、龟兹、康居、于阗及高昌等族人士,多在寺院及吐蕃官府中写成,亦有来自吐蕃本部(今西藏)及新疆吐蕃占领区之公文、指令、诏书等。文献内容涉及吐蕃时期王统历史、政治、经济及军事措施,文化、风俗,青藏高原历史地理,唐蕃关系及吐蕃与邻族关系,唐蕃间的驿站,吐蕃赞普及大相等发给河西吐蕃将领的诏令,赞普及吐蕃驻河西将领间的往还公文,赞普及吐蕃将领在敦煌寺院中的发愿文,河西吐蕃占领区的社会历史文献(包括民间政治及经济纠纷法律诉讼及判决文书等)。这些文献主要写在纸卷上(有些写在佛经背面或经文行间),或木简上,少数写在羊皮、树皮及牛髋骨上,也有的写在丝绢绸缎上,在佛像及壁画上亦多有藏文题记。所用纸张多为河西汉地所造。文体为楷书、草楷或两者之间的过渡书写体。有关文献,多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及大英博物院图书馆、法国巴黎国民图书馆。法国拉鲁教授1939、 1950、 1961年所编三卷藏文目录中,有历史文献目录及部分扼要题记。麦克唐纳及今枝由郎合编的《法国国立图书馆所藏藏文文献选集》(2卷集,1978及1979年出版),其中亦包括部分影印历史文献。法国巴考、杜散,英国托马斯,在藏人噶钦顿珠的帮助下,于1940年在巴黎出版了《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这是专载吐蕃王统历史的著作。这部分敦煌历史文本,国内王尧、陈践于1980年以《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为名译成汉文刊布,并加注释。这些历史文献均系当时所记,且受佛教影响较少,并能与汉文史籍相印证,是研究唐代吐蕃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亦可补汉籍失载之不足。

猜你喜欢

  • 金顶寺

    见“固勒扎庙”(1433页)。

  • 陈书

    纪传体南朝陈代史书。姚思廉(557—637)撰。36卷,包括本纪6卷,列传30卷。思廉字简之(一说本名简,以字行),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迁居关中万年(今陕西西安),入唐官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散

  • 台斐英阿

    ?—1791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库雅拉氏。自护军补司辔长,授乾清门蓝翎侍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从征金川,为领队,与内大臣海兰察等连克数碉,擢三等侍卫。复从领队大臣福康安攻取诸碉寨,赐号“拉

  • 翁牛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中部。牧地在热河围场东北,老哈河南岸。东界翁牛特左翼旗,西界围场,南界喀喇沁右翼旗,北界克什克腾旗。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兀良哈卫外藩。至成吉思汗弟斡赤斤后裔巴

  • 酉阳宣抚司

    见“酉阳宣慰司”(1050页)。

  • 蒲类后国

    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口1100余,兵334。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汉初为匈奴右部地。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

  • 车师六国

    汉西域车师诸国的统称。指东汉时的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六国。主要分布于今新疆东部地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阳嘉四年(135),北匈奴呼衍王率兵侵车师后部,顺帝以车

  • 季札

    春秋时吴国王室。吴王寿梦第四子。亦称公子札,受封延陵(今江苏常州)。在兄弟中因其最贤,深受寿梦喜爱,欲立为太子。不受,谦让长兄诸樊。寿梦临终前遗言,日后王位兄弟相继。后其三兄余昧病卒,理应继位,不受,

  • 斗斗

    见“杜度”(960页)。

  •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建立的第一个回民自治地方政权。在彭德怀为首的西征红军影响下,由中共陕甘宁省委李富春直接指导,于1936年10月20日在宁夏同心城清真大寺举行的回民自治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