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拖日气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元王朝在水达达女真地设立15“狗驿”。《大元一统志》记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犬拽之”。清代,因赫哲人以犬为畜力,一户养狗3—4只,有的多至几十只,故称其为使犬部或狗国。旧时赫哲族所用之狗爬犁,长、宽与《大元一统志》所记基本相同,以两根长约1丈,直径1.5寸的柞或榆、桦树杆砍成两头薄的长方木,弯成弓形,再用4根横枨与其连接成底架,上铺树条坐人或载物;又在两根长方木上前后各立高1.5—2尺的立柱,构成上架。视需要套1至10余只狗挽拉。内有一经过训练的头狗,由它拉一长绳,其他狗的拉绳拴在长绳上。在冰雪地上奔驰,日行达200至400华里。一般载重约500斤。19世纪中叶后,渐为传入的马拉雪橇取代,然直到解放初仍有个别老人会训练挽拉拖日气的头狗。

猜你喜欢

  • 崇德可汗

    ?—824唐代回鹘汗国第十代可汗。跌跌氏。长庆元年(821)嗣位,建号君登里逻羽禄没密施句主禄毗伽可汗(意为“受命自日神而成为伟大英雄权威圣智可汗”),又作登逻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登罗骨没施合毗伽可汗

  • 安车骨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安居骨部。《隋书》称其“在伯咄东北”,约分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南和以东地区(通常说在阿勒楚喀,即今黑龙江阿城县境的阿什河流域,并说阿勒楚喀即安车骨之转音)。农业已有一定

  • 德尔格忒

    见“德格”(2518页)。

  • 阿尔卡特石人像

    因发现于今新疆温泉县阿尔卡特草原,故名。现存新疆博物馆。通高285厘米,脸型宽圆,蓄八字胡,身著翻领大衣,腰束带,垂系小囊,配剑及短刀,左手扶剑柄,右手举杯,至胸前。系6至9世纪突厥人遗物。为研究古代

  • 察布察尔大渠

    见“锡伯渠”(2364页)。

  • 西施

    又称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佳丽。浙江诸暨苧罗村人。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4),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屈辱求和,并入吴为质。勾践为了博得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与范蠡施以美人计。与郑旦两人被选,献于吴王。吴王

  • 班扎喇卫征

    1526—?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亦作巴扎尔,汉文史籍作克登威正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第六子。领鄂尔多斯左翼浩齐特克里野斯,驻牧于榆林以东孤山边外。其子庄秃赖是万历(1573—1620)时活动

  • 阳翟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太宗第七子灭里曾孙秃满始受封。其子曲春、侄太平、曲春子帖木儿赤、孙阿鲁辉帖木儿、忽都鲁帖木儿先后袭封。

  • 迈柱

    1667—173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姓喜塔拉氏。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笔帖式授国子监助教。后历官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监察御史。五十五年(1716),巡视福建盐课。雍正元年(1723),巡

  • 盖平县

    清地名。康熙三年(1664)置。位于奉天府西南,治今辽宁盖县。境域东西112里,南北145里。东至凤城,西滨辽东湾,南临复州,北界海城。汉属辽东郡。魏属平州。晋、隋为高句丽地。唐置盖州。辽为奉国军。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