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把汉比吉

把汉比吉

约1546—1615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领主。又称大成比吉。※俺答汗孙※把汉那吉(大成台吉)妻。隆庆四年(1570),随把汉那吉至大同投明,受到明朝厚待。同年、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议,遂同归土默特。奉俺答命,驻牧于大板升地区(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一带)。俺答汗卒后,大板升地区尽归把汉那吉。万历十一年(1583),把汉那吉行猎坠马死后,依俗继夫权领大板升地及部众,故俺答汗长孙扯力克及三娘子亲生子不他失礼皆争与她合婚,以兼并大板升地。在俺答义子恰台吉等干预下,与扯力克成婚。十四年(1586),扯力克为承袭顺义王位,与之离异,与三娘子合婚,遂改嫁不他失礼,生素囊台吉。四十年(1612),因历来守约与明通贡互市并节制素囊有功,被明廷封为忠义夫人。

猜你喜欢

  • 章嘉呼图克图三世

    见“伊希丹毕坚赞”(812页)。

  • 毡疙瘩靴

    内蒙古昭乌达盟经棚等地用毛毡制作的靴子。以毛毡为原料,按大小型号,自靴腰以下,反复搓擀,经10余道工序制成。厚实耐穿。靴底脚心处稍凹,靴尖与后跟略呈圆型状如疙瘩,故名。此靴保暖性能好,不钻风,不进雪,

  • 布克

    即“布库”(461页)。

  • 尼低

    傈僳语音译,意为“祭祀鬼神”。旧时傈僳族备供品向亡灵进行祭祀的仪式。祭祀规模比另一种祭祀仪式“尼古”要小,且即使家中无病、无灾也可行祭,如逢年过节或杀猪、羊时,饭前都要向祖先或亲友亡灵进行祭祀。

  • 要集

    见“纂要”(2591页)。

  • 养易斋学人

    清代满族女文人。清宗室嘎公之女,袭封男爵珠亮妻,封一品夫人。嵩山、峒山母。著有《养易斋集》。

  • 賨人

    古族名。巴人的一支,或称※板楯蛮。秦时称“賨夷”。每人纳赋钱40谓之“賨钱”,以布代钱纳赋谓之“賨布”。其人称“赋”,为“賨”,因此得名。亦作“賨民”、“白虎复夷”。以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为中心建国

  • 白土城

    古城名。俗称丹阳城。位于今青海民和县南部。因其墙上长满苔藓,远望呈黑色,故又名黑城。东汉安帝(106—125在位)时置,属金城郡。后废。西晋复置。北魏凉州刺史郭淮破羌遮寒(一作塞)于白土,即此处。古城

  • 望果节

    藏族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旺果节”。“望果”,藏语音译,意为“转地头”。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农区。一般在谷物成熟之前择一吉日举行。为期1—3天,无固定日期,相传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杰为确保粮食丰

  • 那木按

    见“卫达尔玛诺木欢”(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