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十二年(1447),在贵族穷结巴·霍尔班觉桑波等人资助下,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即第一辈达赖喇嘛)创建。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第四辈班禅任该寺住持,大规模扩建后,成为历辈班禅住锡的母寺。内分4个扎仓、60个米村,无康村设置。曾规定僧人总数为3800名,多时曾达4400人。主建筑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还有弥勒殿、度母殿、汉佛堂、印经院、历辈班禅灵塔、班禅居住的宫室、僧众居住的房舍等。建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沿山脊而下周边筑有1500余米围墙,俨似一座古山城。弥勒殿供奉的镏金铜弥勒佛像(藏语称“强巴”),高26.8米,堪与河北省承德大佛寺中的大佛和北京雍和宫的观音像媲美。汉佛堂为班禅跪接清朝圣旨场所,供有乾隆帝画像和道光帝牌位。寺内收藏有皇帝赐的金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及珠宝、刺绣、古瓷等珍贵文物。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遭到廓尔喀入侵者抢劫。清朝派福康安大将军等率师进藏将侵略者驱出后,索回重要部分。因历辈班禅系西藏地方主要政教首脑之一,自有皇帝所封庄园、牧场、农牧奴,还有所属分寺,班禅在该寺内设囊玛岗(意侍从室或内务府)机构进行管理。1923年,第九辈班禅被迫逃至内地,该机构随之内迁,并曾改称堪布会议厅、行辕等。该寺及原囊玛岗的政教权力和经济收支等,概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接管。

猜你喜欢

  •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置12宫1府,下皆设瓦里。滂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瓦里。又,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一※石烈(相当于“县”或“乡”)名“

  • 特格

    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原地不动”或“在河边住下的人”。旧时鄂伦春人与从事狩猎的鄂温克人对对方的一种称呼,皆不用作自称。鄂伦春人均自称鄂伦春,而称居住额尔古纳河旁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为特格;使用驯鹿的鄂

  • 如瓦

    又称“学卡”、“错卡”,藏语音译,意为“部落”、“族”、“牧户”。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区宗(相当于内地的县)以下的组织和区划名。与农区的※“谿卡”相对应。所辖面积、人口不一。有官家牧户(即原※西藏三大领

  • 屯守备

    官名。清乾隆时(1736——1795)改四川松潘、懋功、杂谷脑等藏族聚居地区土守备为屯守备,以原番民土官或首领充任,又称土弁,准世袭,颁给图记和委牌。负责管理辖区内所有军民事务,并须听官府调发从征,有

  • 难留城

    见“武落钟离山”(1289页)。

  • 会同

    辽太宗嗣圣皇帝耶律德光年号。938—947年,凡10年。

  • 谢国梁

    ?—1930民国初入藏官员、早期藏学开创人之一。初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生,清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随钟颖所率之川军入藏,任陆军士兵第一营管带,后补授步队正军校。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川军内讧时,

  • 卡芒吾居·噶桑勒谢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都塘相拉卡。7岁于拉吉寺从其叔意希噶桑堪布出家为僧。9岁入夏琼寺学习诵经。13岁入讲经院。15岁由阿旺索南堪布授沙弥戒。22岁由阿旺奥赛堪布授比丘戒。奉密宗堪布意希噶

  • 打木球

    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俗称“打毛蛋”(或“赶毛蛋”)、“打篮子”。流行于宁夏、甘肃、河北等回族农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与曲棍球有相似之处。球场长30米,宽20米(民间以宽阔平坦即可),有中场线,

  • 见“琫”(2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