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古代西北和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初见于西周,春秋战国时广为使用。《后汉书·西羌传》:“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史记·匈奴列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或说:“随世异名,因地殊号……曰戎曰狄,皆中国人所加之。”(《观堂集林》13)西周时犬戎最大,幽王十一年(前771),与西戎、申侯联合,杀幽王。周室东迁,后其地为秦所并。秦穆公得由余,伐戎王,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以后,诸戎相继为秦、楚、晋(韩、赵、魏)、燕国所并。战国末年,匈奴兴起,部分并入匈奴,或向西迁移。以游牧为主,有的有城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说,为我国古代单独存在过的一个民族,居西方,发祥于陇山东西和泾、洛上游,西周后迁往各地,春秋战国时为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

猜你喜欢

  • 都伦

    黑龙江省嫩江人。字敦甫。蒙古族。对数学颇有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清光绪年间(1875—1908),撰有数学书《贻笑大方算草》(又名《少广章初编》),主要讲述造表开平方,列有3个开方表,举例说明其用处。依

  • 后城

    见“车师后城长国”(281页)。

  • 和格林尔县志草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刘汉鼎编辑。1933年定稿。抄本4册,5万余字。8卷。含方舆、建置、民事、礼俗、政治、法团、人物、艺文,分64目。此书节录了张焕纂辑的《和林格尔厅志》。该志虽取材不丰,详略失当

  • 天授通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年间(1034—1048)。铜质。

  • 龙麻阳

    ?—1513明正德年间苗族暴动首领。湖广镇溪(今湖南吉首县)人。苗族。正德六年(1511),与贵州铜仁苗民※龙童保等率镇筸五寨、平头、乌罗(今贵州松桃西南)等处苗民起事。得土官李椿、筸子坪百夫长龙真协

  • 骨咄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 嵬名兀卒

    西夏皇帝称号。宋明道元年(1032)夏国王李德明死,太子元昊继位,欲正式称帝,遂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自号嵬名氏,亲族皆以此为姓。称兀卒,又作吾祖,党项语皇帝意,也作青天子。后代西夏皇帝皆称此号,译

  • 贯只哥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湖广行省左丞相※阿里海牙之子,文学家※贯云石之父。大德至延祐初,任职湖广,官至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延祐二年(1315),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元年(1324),调江浙行省。后任职于

  • 山都掌

    见“都掌蛮”(1816页)

  • 清文总汇

    书名。志宽、志培主编。12卷。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书。京都宛羽斋刊行。系合并《清文汇书》与《清文补汇》而成,共收词汇21900余条。是一部流行较广的满汉对照词书。对学习、研究满文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