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廉惠山海牙

廉惠山海牙

元朝大臣。字公亮。畏兀儿人。※布鲁海牙孙,广德路达鲁花赤阿鲁浑海牙之子。幼丧父,家境贫寒。及长,谢绝入宿卫,愿入国学读书。至治元年(1321)进士,授承事郎、同知顺州事。在官期年,召入史馆,预修英宗、显宗实录。拜监察御史,迁都水监,疏会通河,筑滦、漆二堤,修京东闸。历任秘书丞、会福总管府治中等职。曾上书言二月迎佛为费财蠹俗之举,不合时论。出为佥淮东廉访司事,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佥河东、河南、江西廉访司事,江南行御史台经历。继授都转运使,整治山东盐法,用课好转,受赏赉。至正三年(1343)初,拜侍仪使,掌郊礼。次年,预修辽、金、宋三史。迁崇文太监。后历任河南、湖广行省右丞,以武昌失守连坐,既而事白,迁江西行省右丞,任本道廉访使。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定守御招捕之策。江西省治失守,遁行福建。后授佥江浙行枢密院事,改福建行省右丞,率兵镇延平、邵武。届岁余,奉诏还治省事,督赋税由海道供给京师。迁行宣政院使,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年71卒。

猜你喜欢

  • 嵬名世安

    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夏桓宗时(1193—1206)官武节大夫,天庆四年(1197)正月,奉使金国贺正旦。官至御史大夫。为官廉约清峻,毫不妄取,刻厉若贫士。其所居庐舍萧然,仅以庇风雨。

  • 晋阳之战

    契丹王朝援后晋、灭后唐的关键战役。天显十一年(936)五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叛后唐,唐末帝李从珂族其家,并遣大将张敬达讨伐。七月,敬瑭向契丹求救,并向契丹称臣称子,允以事成割地。辽

  •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作“僮族”、“僮人”,亦称“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称“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沙”(沙人),“布曼”(意为“村人”)等。1952年统称

  • 哈喇都官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喀喇都观伯克。职司管理围场、设立台站、修整兵械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野人女真

    明代女真三大部之一。是对海西、建州女真之外,文化较后进部分女真的泛称。居地大体北至外兴安岭东端,东抵鄂霍次克海及库页岛,南达绥芬河流域,西接张广才岭,即今松花江下游,图们江、乌苏里江及黑龙江下游以东地

  • 循回

    撒拉族史称。见“撒拉族”(2493页)。

  • 努雅勒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额尔德尼·托卜赤

    即“蒙古源流”(2337页)。

  • 威正打儿汗台吉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简称委正。孛儿只斤氏。※打来孙汗子。早年从父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占据泰宁卫故地,故亦被称为泰宁酋长。与海西女真部都督王台结为姻亲。史称其“最习兵”

  • 东荆州蛮

    南北朝时东荆州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分布在今河南泌阳东南。北魏景明四年(503),族人樊素安举兵,称帝。正始元年(504),其弟樊秀安亦起事,后为左卫将军李崇等所平。其后裔大多与汉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