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年班

年班

清朝中央政府对蒙古、藏、维吾尔等民族上层王公朝觐所定的一种礼制。规定每年在旧历年前,分班轮流到京朝觐,故称。顺治五年(1648)规定蒙古王公、台吉、都统等于年节朝觐。六年规定,每年于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前到齐。八年(1651)规定分班。以后各族、各地区、各时期作了具体规定。一般内蒙古分为3班,厄鲁特蒙古分为4班,察哈尔蒙古分为5班,外蒙古分为6班。以年班作为绥服少数民族的手段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议定,朝会不来者罚俸6个月。五十九年(1720)规定,因故、或患病不能来者,应事先报请理藩院复查,如发现无故,托词而不朝,要给予治罪。年班来京蒙古分住内馆、外馆,新疆来京者住哈密馆,其余住四译馆。清朝政府按年班前来的人员提供路费和食宿,名为“廪饩”,依爵位高低规定给予不同廪饩。对于送来的贡品并给予回赏。年班制度是清朝笼络少数民族上层采取抚绥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应欧乎·桑丹嘉措

    1616—1678明末清初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青海措玉。11岁从圣·噶登巴受戒,入寺学经。15岁为隆务寺法相扎仓第一代僧沅。17岁往安多各大经院巡回辩经。28岁从圣·噶登巴受具足戒。31岁赴西

  • 雅德根

    达斡尔语音译,亦作“雅达干”、“亚德干”。达斡尔人对大萨满(巫师)的称呼。有领祖神“霍卓尔雅德根”(氏族萨满)和领外部神“博迪·朱嘎勒”(一般萨满)之分。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

  • 金献祖

    见“绥可”的庙号(1970页)。

  • 刚察贡玛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驻牧于伊克乌兰河流域今伊克乌兰乡红卫村。原居贵德县黄河南。清咸丰(1851—1861)年间,迁到刚察地区,后分为刚察贡玛、秀乃尔和彭波3个部落,互不通婚。拉卜楞寺大

  • 雷恶地

    十六国时期羌人首领。又称雷征东。原居新平(今陕西彬县),为部落酋帅。前秦太初二年(387),率众降苻登,拜征东将军,将兵在外。四年(389)十二月,闻后秦主姚苌遣使诱招苻登,遂急驰见登,以苌多诈,不可

  • 博穆博果里

    见“博木博果尔”(2153页)。

  • 南天国

    国号。北宋皇祐二年(1050), ※侬智高在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乡)所建。见“侬峒起义”(1462页)。

  • 山字形铜礼器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礼器。据推测,该器象征中山王统治权威。以青铜铸造,呈山字形,为中山国独有,说明白狄鲜虞人对中人城(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内山峰的崇拜,“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平时立于帐前,战时

  • 苗疆边墙

    明代在苗疆所设的沿边土墙。万历四十三年(1615),辰沅兵备参政蔡复一以苗路崎岖难以周防为由,自贵州铜仁至湖南保靖沿边建筑土墙。墙宽4尺,高9尺,墙外深濠,濠外栽竹签棘刺。迤山亘水380余里,费官银4

  • 达赖乌巴什

    参见“巴延阿布该阿玉什”(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