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特哈八旗

布特哈八旗

清代八旗组织建置之一。以诸打牲部族人丁的原有血缘组织为基础,依照满洲八旗制度,陆续编旗设佐而成,佐领多为氏族首领。嫩江流域一带,明属奴儿干都司辖境,清初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打牲部落杂居于此。总名布特哈(满语音译,意为“渔猎”),译言打牲处。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索伦(鄂温克)、达斡尔总管2员、副总管6员(后增为16员),初辖佐领38员等。二十八年(1689),置总管衙署于嫩江西岸宜卧齐地方(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三十年,增设满洲总管1员,共同辖理此驻防八旗事务。雍正(1723—1735)末年,始正式规定八旗旗色,统属于布特哈总管衙门。迄嘉庆十三年(1808),此八旗已设索伦佐领47,达斡尔佐领39,鄂伦春佐领11,共97佐领(《布特哈志略》载为92佐领),辖4033户、18933人(此内不计雅发罕鄂伦春,这种步猎人散居深山密林,不入八旗)。光绪二十年(1894),并3总管改置副都统1员,移其衙门于嫩江东博尔多站地方(今黑龙江省讷河县境内)。三十二年(1906),撤副都统,就其旗屯座落以嫩江分界,划为东西两路布特哈,分建八旗,各设总管1人以治。东路总管衙署仍在博尔多,民国初年改设总办1人,办理旗属生计;西路总管衙署仍在宜卧齐。民国四年(1915,一说十年,或说七年)四月,设置布西设治局,西路总管衙门与之并存,同城办公,其总管仍理旗属事务,归黑龙江省直辖。

猜你喜欢

  • 李善庆

    金朝官员。渤海族遗裔。天辅元年(1117)春,宋派马政为使通金,相约夹攻辽,被遣为报宋使,赉国书及礼物,于次年正月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见宋臣蔡京、童贯,得知夹攻辽取燕地之意。居10余日,宋复遣赵有

  • 马盂山

    辽代山名。属上京道。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马鞍山(一说为宁城县与平泉县交界处的山脉,或泛指宁城县以西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东,

  • 恰得

    见“自营地”(820页)。

  • 呼鲁河卫

    见“兀鲁河卫”(111页)。

  • 世隆

    即“祐世隆”(1766页)。

  • 军须扉

    ?—前9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猎骄靡嫡孙。官号岑陬。父早逝,嗣立为太子。叔父大禄自恃雄强善将,以不得代太子位,怀怨,结众欲攻之,其祖父遂以万众与之,令别居。自是,乌孙国分为三,与猎骄靡、大禄各领万

  • 大都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设治所于大兴(今北京)。唐为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1215),改中都路为燕京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大都路,置大都路都总管府。下辖右、左警

  • 法坦河所

    见“敷答河千户所”(2488页)。

  • 白石墩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伊宁县东南约52公里处,海拔784米。北倚天山阿吾拉勒山,南临伊犁河。墓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3.5公里。估计有墓250座,其中多数为土墩墓,少数封堆周围有石圈,个别封圈有石堆。大

  • 李怀节

    见“阻午可汗”(1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