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曼
参见“巴特满”(412页)。
参见“巴特满”(412页)。
参见“积利州”(1882页)。
明朝将领。凉州卫(今甘肃武威)人。回族。出身武将世家。先世为西域回回贡使,留河西不归,遂为凉州大族。万历中承袭世职任指挥佥事,历任守备、肃州游击将军。以败蒙古炒胡儿、擢西宁参将。万历二十三年(1595
渤海王国置。号南京。为渤海15府之一。因置于渤海南境又近日本海,故名。领沃、睛、椒3州。治所在沃州,故址为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但亦有多说:一说在该道北青郡新昌附近,一说在咸镜北道镜城;旧说在今吉林省珲
山名。位于今辽宁义县东北。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鲜卑慕容氏首领慕容廆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惠帝元康四年(294),始移于棘城(今义县西北)。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噶穆卫,并将永乐八年(1410)二月所设古木山卫和永乐十年八月所设可木(河)卫同作噶穆河卫。
即“巴儿忽”(407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抹里。
今长白山在唐代的名称。亦曰白山。晋以前称不咸山、盖马大山,南北朝至隋号从(徒)太山或太皇(《魏书》作大白)山。靺鞨族分布此山以北地区,其著名七部中有白山部,因居该山北麓而得名。辽金时始称长白山。
见“护骨氏”(1059页)。
1783—1832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察哈尔正红旗人。牧民棍岱之子。被选定为察哈尔佃齐呼图克图六世,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坐床。嘉庆六年(1801)、十二年(1807)、十四年(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