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巫蛮

巫蛮

汉代对巫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秦置巫县,汉属南郡,故又泛称为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有渊源关系。分布在今四川巫山县。和帝永元十三年(101),以郡县收税不均,怀怨恨,遂在许圣等率领下屯聚举兵。次年,凭险拒守抗击荆州诸郡兵万余人进攻,久不能破。后官军自巴郡、鱼腹数路分道并进,部众乃散,许圣等归降,部众被徙至江夏,又称江夏蛮。宋朝时,又称为※沔中蛮。其后裔与汉、土家、苗等民族融合。

猜你喜欢

  • 古北口

    一作“虎北口”。关隘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为北军进兵幽州常取之道。关口两旁山势陡削,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康熙时(1662—1722)曾设直隶总督,驻此。

  • 桑雄部落

    藏族部落名。为“羌日六部”之一。在西藏那曲县境内。“桑雄”藏语音译,意为“广阔平原”。下辖阿巴、托如、玛尔庸、苏尔巴、森巴、扎江、森巴达孜玛、甘丹、赛东9个小部落,故称“桑雄格尔雄古”即“桑雄九部”。

  • 桑映斗

    约1782—1842清代纳西族著名诗人。字沁亭。云南丽江大研镇人。自幼得其父悉心指导,勤奋嗜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中秀才,原欲读书成名,因性格刚强,作文时爱发议论,屡赴省试不第,便长期在乡任教。目睹

  • 王昙

    1762—1817清代学者。字仲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作甚多,有《烟霞万古楼文集》,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载其所著《西夏书》4册,未见传本。

  • 以火除灾

    古代蒙古社会习俗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认为火能净化万物、祓除不祥。当使者或藩王觐见时,其本人及所携礼物必须在两堆火之间通过;凡贡品及宫廷所用之物,必经巫师以火净化;人死后,死者生前所用物品以及其亲属,均

  • 权鼎雄

    ?—1221西夏大臣。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人。天庆(1194—1205)进士。以文学名世,授翰林学士。襄宗立,弃官入青岩山隐居。神宗立,召为左枢密使。曾奉使谢金横赐,与金接伴争相见仪,金人服其论正。后

  • 宏慈寺

    敖汉旗札萨克府庙。蒙古语称好顺苏莫,俗称王子庙。位于内蒙古敖汉旗木头营子镇鼎足山下,清顺治年间(1644—1661)兴建。寺有主殿两座、其他殿堂80间、僧房等120余间。占地120亩。寺庙喇嘛最多时达

  • 打牲部落

    清代对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今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由“布特哈”(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而来。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在嫩江流域设置布特哈总管衙

  • 牦牛

    生长于青藏等高原的哺乳类反刍动物。又作髦牛等。藏语称“雅”,野生的为“仲”,为藏族所崇拜的图腾之一,历史传说甚多;已驯化的称“罗尔”,兼有宝贝、珍宝含意。是藏族畜牧业的主要牲畜品种。比一般黄牛体大健壮

  • 割路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公粮,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