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哇
见“塔娃”(2156页)。
见“塔娃”(2156页)。
1527—1609明代湖广容美司土官。字子云,号八峰。土家族。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世爵次子。嘉靖年间(1522—1566),随父兄赴东南沿海征剿倭寇,多立战功。初,助其侄摄理司务。二侄均夭亡
唐代吐蕃官名。即《唐蕃会盟碑》(长庆三年,823年立)中所载藏文“bkavi phrinblon”之意译,音译做“伽益綝论”。会盟碑以汉文“给事中”译称,即所谓“承旨官”。
见“多伦人”(849页)。
约1573—1658明末清初伊斯兰教著译家和经师。名涯,以字行,别署“真回老人”。金陵(今南京市)人。回族。先祖天方(今阿拉伯)人。明洪武(1368—1398)年间,因朝贡至京(今南京),在钦天监任职
224—270高句骊国第十二世王。东川王※忧位居子。三国魏正始四年(东川王十七年,243),立为太子,东川王二十二年,父死,即位。在位期间,曾以精骑大败魏兵于梁貊(疑是汉籍中之“小水貊”)之谷。在位二
明代藏区卫所名。洪武九年(1376)九月置。治所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初以故元达鲁花赤(镇守官)锁南巴等充正、副千户,隶朵甘都指挥使司,给印信。
又作栏子军,或远探栏子马。契丹兵制,凡举兵,选剽悍之士为栏子军(马)。视出军多寡,少则数十,多则上万。主要任务为侦候敌人动静。居先锋军前20余里,全副衣甲,每行10里或5里稍驻,下马侧听有无人马之声,
官名。明代在内地井盐、矿盐产地,设盐场、盐井盐课司大使、副使,隶盐课提举司。在少数民族产盐区亦以当地归附的土民头目任盐课司土副使,为管盐的世袭小土官,亦有不许世袭者。云南省剑川州弥沙盐井、浪穹县顺荡盐
裕固语音译。亦称撂抛子。用皮条或毛绳制成的一种古老的抛石工具。双折一米左右,折处较宽大,有一小兜,放置石块,用臂力抡转绳子,待加速至一定程度时,将绳子的一头松开,即可将石块抛出。放牧时用以抛石驱赶羊群
明代四川土司名。正统五年(1440)七月置。隶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时松潘百户汪凯向松潘卫指挥使司报称,近已招抚各番寨“生番”13000余户,请设衙署管辖。英宗依总兵官都督同知李安、右佥都御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