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吉克语

塔吉克语

我国塔吉克族使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使用人口约33000 (199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两共和国内,使用人口约412万(1989)。塔吉克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6个元音音位;元音e有腭化作用;元音o有一个出现在少数借词或变化动词里的变体[Λ];有8个复元音;有30个辅音音位,大部分分清浊对立;多数词的重音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少数是落在词首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和格的范畴,数有单数和复数,格有主格、领格、对格、宾格四种;形容词有级的范畴;动词有时、体、人称的范畴;副词没有形态变化;有前置词、也有后置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在词汇方面,有一大批与伊朗语族诸语言同源的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和复合法;有大量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语族一些语言和汉语等,新借词主要来自维吾尔语。中国塔吉克语分萨里库尔方言和瓦罕方言。前者为自称萨里库尔的部分塔吉克族使用,同时也是中国塔吉克族的主要聚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内塔吉克日常交际的主要语言。特点是受维吾尔语的影响较大。瓦罕方言属于自称为瓦罕的那部分塔吉克族,使用人数较少。这两种方言和境外相邻的几个方言一起组成帕米尔方言群。

猜你喜欢

  • 汝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爵之一,授螭纽金印。延祐二年(1315,一作元年),叛王海都子察八儿归顺元廷,受封。其子完者帖木儿、孙忽剌台袭封。

  • 三抬教派

    见“赛来费耶”(2469页)

  • 那连提耶舍

    490—589隋代佛教译经师。北天竺人。天保七年(556),至北齐邺都(故城在今河南临漳县四十里),受文宣帝厚遇。与昭玄大统法上等20余人一起译经,由法智及居士万天懿担任传语。后以北周废佛,着胡服脱逃

  • 黎弓

    黎族过去狩猎或作战武器之一。南方少数民族多擅长使弩,而黎族却普遍用弓。弓以木或竹制成,箭长3尺,镞长5寸似茨菰叶,其特点是“弓短矢重”。因无羽,射程远不过三四丈,多施近射,但多涂毒于锋镝,中者必死。

  • 那尔巴图

    见“纳禄博图伯克”(1274页)。

  • 康根成

    1904—1966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1914至1918年在本旗把什村读私塾。1918年入土默特高等学校学习。1922年参加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后入北平蒙藏学校。1923年参加反军阀吴佩孚的斗争

  • 圭峰集

    书名。元卢琦撰。2卷。琦,惠安(今福建惠安县)人,字希韩,号立斋。至正二年(1342)任州录事,迁永春县尹,改调宁德,晋漕司提举,除平阳州,命下而卒。以良吏称。是集载赋3篇、记6篇、志铭2篇、祭文1篇

  • 民国册亨县乡土志略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1册9章。近人罗骏超(时为该县县长)等修纂。成书于1935年。是书简略记述册亨土地、人口、山川、气候、物产、交通、经济、教育、风俗等。布依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是布依族

  • 吉保

    土族第一代土司。蒙古人,一说藏族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中。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明朝,封为百户。二十三年(1390),调锦衣卫前所镇抚。子孙世袭。曾辖有“土舍”、“土民”百余户,男女400余人

  • 都僚

    参见“僚人”(24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