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捷军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捷军,一为归圣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四捷军都指挥使司,属南面军官职。
契丹军名。契丹在与宋战中,所获归降者分置二部,一为四捷军,一为归圣军。《辽史·百官志》载有四捷军都指挥使司,属南面军官职。
清末绥远垦务机构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三十日成立,专门办理后山八旗牧厂地垦务事宜。放垦土地共达3000余顷。后停办。民国二年(1913)复设,更名“后山八旗牧厂垦务新局”,主要清理民欠荒价
见“契苾葛”(1565页)。
见“耶律迭剌”(1312页)。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又译讷吾鲁孜、那吾肉孜节。哈萨克语,意为“新年”。与汉族“春节”意义相类似。一般在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举行。届时,每家都要用大米、麦子、小米、奶疙瘩、牛羊肉等7种食物做“库吉”(年饭),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15府之一。因置于率宾水(今绥芬河)和率宾部故地故名。领华、益、建3州。治华州,故址在前苏联沿海州乌苏里斯克(汉文献作双城子);或说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旧有说“率宾”为“卒本”
水族传统节日。水语称“借端”,也称“瓜节”。流行于贵州三都、都匀、独山、荔波等地。从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下旬起,直至翌年二月(农历十月)上旬止,逢亥日举行,不同家族按第二或第三个亥日依次过节。贵州榕
见“西谢蛮”(699页)。
即“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参见“八旗贡监生”(31页)。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兀讷忽臣”。“兀奴忽”意为“马驹”,“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放乳马的”,即专门掌管放牧马驹者。蒙古俗,马驹与牝马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马湩。据《元史·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