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勒帕克

喀勒帕克

新疆维吾尔族秋帽名。制法与特勒帕克(暖帽)相同。以猩猩毡、倭缎等制成。顶高5寸,边宽、前后锐各5寸,饰以海龙、水獭皮。又有四楞小花帽,以布制成。无边,顶微锐,一般都以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花纹图案。其制法可分为丝线平绣、丝线结绣、串珠片绣、格子架绣、盘金银绣、十字花绣、钩花刺绣、扎绒刺绣及刺、扎、串、盘综合绣等。通常是先绣好四瓣,再以顶为中心缝合起来,镶上黑绒布边。少数也有五瓣组成的。装饰纹样,与四瓣帽异曲同工。各地花帽,地方色彩浓厚。喀什盛产男式花帽,尤以白花黑地、顶大口小、梭角突出的巴旦木花帽最负盛名;和田地区以产女式格子架花纹帽称誉;库车主要出产串珠镶片鼓顶女式帽;吐鲁番帽则以色彩浓烈灼艳为人所知。式样极多,各具匠心。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是节日、歌舞盛会、探亲访友时的重要装饰品。

猜你喜欢

  • 元蒿

    北魏宗室。字道岳。鲜卑元氏(拓跋氏)。任城王※拓跋云子,※元澄之弟。孝文帝时,自中大夫迁员外常侍,转步兵校尉。因安定王元休丧期游猎,免官。后从征沔北有功,任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太和二十三年(499)

  • 阿喇斯

    见“阿济斯和卓”(1237页)。

  • 斡拙

    即“兀者”(107页)。

  • 牟干姆

    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地区对富裕户的一种称谓。随着独龙族社会的父系家族公社解体,产生各个个体家庭占有耕地的不平衡,破坏了原始经济的平等,于是产生了一些经济较为富裕的家庭,出现早期贫富的分化。

  • 叩克巴什

    维吾尔语音译,意为“乡村小吏”。专事管理耕种和水利,为玉子(孜)伯克辅助官员。

  • 白塔寺

    又称妙应寺。在北京市,以元代在寺内建有藏式佛塔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敕命于大都之辽代所建舍利塔故址上建造一座佛塔以镇都邑,由帝师八思巴延请尼泊尔国工艺师阿尼哥设计督造,历时8年而成。又于

  • 龙上登

    明代云南临安府教化三部土官。哈尼族。勤学聪敏。明万历时(1573—1620),赴京,授教化三部长官司长官。逗留京师,遍访名宿,学成归来,兴学校,建文庙,经其倡导,汉族文化在六诏山区广泛传播,使当地哈尼

  • 兀典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明星”之意。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徒单兀典、※抹撚兀典等。

  • 蒙古札记

    书名。近人王国维著。不分卷。作者素以研究蒙元史事独具卓识创见闻名,校读史料常发有前人未发之覆。曾在《元朝秘史》中加有不少眉批,亦曾于披览《西使记》时撰有札记。此书即是选《元朝秘史》眉批之可存者6则,合

  • 班角楞布

    见“班楞”(17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