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1635—1723

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一代活佛。法名札那巴札尔(亦译乍那巴乍尔,意为智慧金刚)、罗布藏旺布札勒三(一作罗布藏丹毕扎拉钦),尊称温都尔格根(至上光明者)、博克多格根(圣光明者)。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六世。孛儿只斤氏。喀尔喀蒙古第一代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次子,※察珲多尔济弟。在车臣汗硕垒鼓动下,捐身佛门。清崇德三年(1638),从札木巴利特(一译驾母巴林)诺们汗喇嘛受格宁戒,在家修行。翌年,从旺西布鲁勒呼喇嘛受拉布琼戒,出家为僧,在席勒图诺尔寺院坐床,获“善智释迦幢”称号。顺治七年(1650),至西藏札什伦布寺晋谒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受沙弥戒。又至布达拉拜谒第五世达赖喇嘛,潜心修法,被宣称为第十五先世迈达哩胡土克图(达拉那达)的转世,获“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意为尊者·正士·转世活佛)法号。从此,哲布尊丹巴系由萨迦派(花教)改宗格鲁派(黄教)。八年,奉格鲁派两位大师法旨,携传法喇嘛和50余名工匠返喀尔喀,筹建寺院,传播黄教。十二年(1655),遣使至北京,向顺治帝敬献佛像。同年,再次入藏晋见达赖和班禅,修习秘法。翌年,返喀尔喀。十六年(1659),举行“白池讲经”大法会,将黄教弘播喀尔喀全土。从西藏迎请全部《甘珠尔经》并组织抄写两部。康熙十四年(1675),遣使至莫斯科,抗议沙俄侵略军掠夺喀尔喀的领地和属民。二十年(1681),遣使向康熙帝敬献佛像3尊。二十五年(1686),奉康熙专旨,协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和达赖喇嘛的代表噶尔旦西勒图调解喀尔喀左右翼之间的纠纷。二十七年(1688),因准噶尔部领主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率3万兵侵入喀尔喀,诸部抵抗失利,遂毅然决定“全部内徙,投诚大(清)皇帝”,拒绝投降沙俄,受到清廷妥善保护及内蒙古各族热情接待。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进见康熙帝,被封为大喇嘛,委以喀尔喀宗教事务管理大权,位列喀尔喀百官有司首班。此后数年,随康熙帝冬寓北京,夏居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三十五年(1696),至热河祝贺康熙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东南)大败噶尔丹凯旋。三十七年,陪同康熙至北京旃檀寺礼佛,又随驾五台山。三十八年,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去世,返漠北做法事。四十年(1701),重修被噶尔丹焚毁的额尔德尼昭(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附近)。五十年(1711),在库伦(今乌兰巴托)修建1所活动大寺院,以来往各地传教。五十七年(1718),奉旨多次致书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劝其勿袭扰藏民。六十一年(1722),以88岁高龄从漠北赶赴北京,吊唁康熙逝世。雍正元年(1723),在北京黄寺圆寂。雍正帝亲至灵前悬帕奠茶,追赐“弘法大师”尊号,令永世称呼毕勒罕,专派大臣护送龛座返漠北,供奉于专修的庆宁寺。

猜你喜欢

  • 金棻

    1895—1975近代书画家。字默庵,号蟫翁。山东济南人。回族。自幼酷爱书法,广临汉代隶书及两周金文。青年时,曾在陆军边防五师当缮写员,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长兴中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山东省教

  • 张家口

    地名。在河北省西北部。现为张家口市。京包铁路经此。明宣德四年(1429)置张家口堡。清雍正二年(1724)置张家口厅。其地在明代即为明、蒙间贸易互市场所。咸丰十年(1860)中俄续约定为通商市场。历为

  • 荷水

    古运河名。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通于商鲁之间”令人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据《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于黄池。”起于今山东

  • 亚提什别吉

    突厥语yatishbigi音译。yatish,意为“汗的夜间卫队”,bigi,意为“首领”、“官人”,合意为“汗的夜间卫队长官”。一般兼任首都警卫之责。※叶尔羌汗国时期有此官职。

  • 失活

    ①(?—718)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失活。出自大贺氏族。为反唐首领李尽忠之从父弟。自神功元年(697)其堂兄尽忠反唐失败后,契丹即附突厥。后,他以突厥默啜政衰,于开元二年(714,一作三年),

  • 新觉劝

    即“寻阁劝”(932页)。

  • 赛钦·把巴丹增

    历算学家。藏族。19世纪中晚期人。建于明崇祯时甘肃天堂寺(又称扎西达吉林寺,位于今天祝藏族自治县西部永登之天堂)之高僧。表于历算之学,著有时宪历书《汉历发智自在王篇》(手写本21页),对运算步骤之先后

  • 邑梅洞长官司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改沿边溪洞军民府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金奉为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明末,杨胜皋袭职。清顺治十六年(1659),胜皋归附,因呈请袭职迟延,

  • 辅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中爵秩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之称。在※“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未定之前,内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之后,仍加“奉恩”者概入八分。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以列第

  • 奢世续

    明末四川永宁宣抚使奢效忠妾。彝族。万历(1573—1620)初,夫死,己子奢崇周年幼,效忠妻奢世统以嫡长抚养效忠侄奢崇明,欲夺宣抚司印,与之相仇杀。后经明廷议,给其二人冠带,分地各管所属,始罢。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