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卓尼寺

卓尼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卓尼县。相传13世纪初此地建有一座宁玛派小寺。约元至元六年(1269),帝师八思巴赴京,途经此地,由其随行萨迦格西·希日益西改宁玛寺为萨迦派寺院。明永乐年间,※些地(系杨土司始祖)为寺主。明天顺三年(1459),卓尼第二代土司之弟仁钦龙布,改该寺为格鲁派寺院,并任法台。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卓尼第十代土司罗桑敦珠次子阿旺赤列嘉措任法台。五十二年(1713)受清封为“崇梵净觉禅师”,敕赐“禅定寺”匾额。自此该寺又称禅定寺。五十三年(1714),建参尼扎仓。雍正七年(1729),建居巴扎仓,约乾隆年间(1736—1795)建萨里哇扎仓和崇巴扎仓,形成格鲁派大寺,寺僧达3千名。1912年该寺毁于兵乱。1931年由卓尼十九代土司杨和卡重建,教权由卓尼土司杨氏家族掌握,任堪布,总揽全寺政教事务。其管理体制分堪布系统和法台系统。法台系统分总法台和扎仓法台,分别管理全寺各扎仓之宗教活动及有关事务,总法台由堪布委任,任期3年。下设大格贵(俗称铁棒喇嘛),管理全寺司法及寺规。其下依次有尚书楼、翁则、聂尔哇。该寺主要节日和法会有祈愿大法会、酥油花会、大经堂祈愿法会、晒大佛、纪念宗喀巴圆寂等。该寺原辖5座寺院和44座小寺,分布于原杨土司所辖48旗内。该寺原保存有相传龙树大师亲手塑制的十二转轮王像和绘制的贝叶佛像,印度铸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门神像、《般若八千颂》贝叶经、卓尼土司先祖些地的保护神贡保像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等。曾屡经浩劫,所存无几。

猜你喜欢

  • 札鲁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麓。牧地东界札鲁特左翼旗,西界阿噜科尔沁旗,南界喀尔喀左翼旗,北界乌珠穆沁左翼旗。天聪二年(1628),部长内齐偕色本等率众归附后金。顺

  • 夫差

    ?—前473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父卒,继位。为报越国杀父之仇,日夜练兵,强化军事力量。二十六年(前494),兴兵伐越,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大败越军,困越王

  • 杨允贤

    宋代云南大理国人。白族。《南诏野史》称之为大理国“叛臣”。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起兵反抗大理国王段思廉统治,被岳侯※高智升镇压。今人对其起事看法不一,或谓其起义,或言其叛乱。

  • 墨啜

    即“默啜”(2551页)。

  • 阿尔泰办事大臣

    清代阿尔泰特别区官职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科布多帮办大臣改置,驻衙于阿尔泰(今新疆阿勒泰县)承化寺。辛亥革命后,改称办事长官,归中央政府直接管治。辖境东西2000余里,南北1000余里。有新土

  • 浮合马法

    即“伏尤亥玛发”(798页)。

  • 沓中

    古地名。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三国时,魏、蜀争夺凉州。魏黄初初年(220),魏已据凉州大部。蜀除不断出兵与魏战于武都、汉阳、南安、陇西外,还开辟沿白水江、白龙江流域羌中地区以通湟中的道路,沿途建立据点,

  • 弊剌

    参见“駮马”(1782页)。

  • 复陆支

    ?—前114匈奴因淳王。后归附汉朝。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征,以少胜多,俘匈奴众3100人,被封为杜侯(一作壮侯),赐食邑1300户。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卒,子孙数世称

  • 青石山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地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二年(1466),族人春班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彩缎表里等物。自此,其族政教首领累遣人或自行入朝,贡马及方物,与明廷往来甚密。十二年(1476),派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