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农桑衣食撮要

农桑衣食撮要

书名。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撰。2卷。明善本名铁柱。大司徒迦鲁纳答思子,以父名为氏。曾任靖州路、安丰路达鲁花赤。延祐元年(1314),出任安丰肃政廉访使,兼劝农事。任内,察视江淮地区农情,研讨诸农书,按东汉崔实《四民月令》,编纂此书。约15000字,列有农事208条。其内容为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蔬菜、水果、竹木之栽培;家畜、家禽、蚕、蜂之饲养;农产品贮藏、加工和酿造等。行文简要,内容明晰,为农家历性质之农书。“凡天时、地利之宜,种植敛藏之法,纤悉无遗,具在是书。”(自序)以补元初司农司所编《农桑辑要》之不足。初刻于延祐元年后。至顺元年(1330),调任大都(今北京)后,此书再次刊印。目前已不见流传。明代三种早期刻本,两种题名《农桑撮要》,一种题名《养民月宜》。收入《永乐大典》者为善。清四库全书本即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题名《农桑衣食撮要》。此后又有《墨海金壶》、《珠丛别录》、《长恩书室》、《半亩园》、《农学丛书》、《农学集成》等刻本。1962年北京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王毓瑚校注本。

猜你喜欢

  • 乌古迺联盟

    女真族早期的部落联盟。因在女真族首领乌古迺时期形成,故名。女真族在氏族部落时期,邑落各有大人,不相总一。至金献祖※绥可时,完颜部始定居安出虎水(今阿什河)流域。其子※石鲁为首领后,内稍以条教为治,外用

  • 史继先

    ?—780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氏。后突厥可汗※默啜孙。墨特勤※阿史那逾输之子。开元四年(716)率众投唐,授左金吾大将军、酒泉郡太守、河西节度副使。肃宗时赐姓史,官至右神武将军,封颍国公。建中元年(

  • 水西宣慰司

    见“贵州宣慰司”(1655页)。

  • 榆山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榆山而得名。榆山在今河北居庸关附近,与太行山东相接,故一说其实际上是西山丁零之一支。北魏泰常二年(417),榆山丁零翟蜀派人暗通刘宋,欲联宋反魏,事泄后,退入西山,联合西山丁零路支等起

  • 镇西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路。地在柔远路正西,东隔麓川。治所即今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东北旧城。,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

  • 罗卧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拉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镇沅、祥云、西畴、罗平、金平、元阳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阿木伦·木汉默德

    ?—1653※叶尔羌汗国宗室。东部统治者※阿都刺因汗次子。其父死后,于1634—1635年为吐鲁番总督。1646年,遣使向清朝进贡,顺治帝特敕谕奖励。反对其弟※巴拜汗侵扰甘肃,主张同清朝友好相处。

  • 藏语之音译,意为“舅”。吐蕃官名。指同王室通婚的大臣。《补国史》谓:“宦族则曰论”。外戚贵族为官者则称“尚论”(舅臣)。松赞干布初设官职时,设有“三尚一论”辅佐王政。即由三个舅臣及一个王族大臣联合辅政

  • 筹宁

    见“和朔奴”(1446页)。

  • 剌答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岷州卫(今甘肃岷县境)。宣德三年(1428),其首领官着肖等入朝贡马,赐以钞、彩币表里、金织纻丝袭衣、靴袜等。到天顺八年(1464),首领坚东贡方物,赐其彩缎、衣、茶等物。此后,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