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公中佐领

公中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未定称前,亦作公同、公众、公管、奉公佐领。此种佐领为公举补缺制,与佐领世职制适相对称,为八旗佐领两大类型之一。其来源大体是:一、※无根由佐领,流为多家多姓承管,在清廷派员办理佐领纷争时,其中无一家族连续承管过五世(后改为五次)以上者,即将此类佐领撤出,改为公中佐领。二、在世管佐领中,有因绝户而其“袭职家谱”内亦无可袭之人者,亦以改为公中佐领。三、将一部分滋生佐领依例充作公中佐领。四、察哈尔八旗(制以其大多数兵员入籍京城当差)世管佐领下所有滋生人丁,按制度规定概以分编为公中佐领。五、雍正(1723—1735)间,裁撤诸贝勒、贝子、公等所属的下五旗汉军佐领,以充公中佐领等等。此种佐领的特征是:凡补缺,国家(公中)拥有支配权,不必再令造送袭职家谱;可以文武大员兼任,也可由应升人员中公举,更可以对品调补,若佐领有功绩者其子弟亦可补缺。有清一代,此种佐领八旗满洲108、蒙古75、汉军100,合计283个。此职,武职四品官,与世管佐领同。

猜你喜欢

  • 福圣承道

    西夏毅宗李谅祚年号。1053—1056年,凡4年。

  • 会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北周、隋、唐曾分别改置或改名会宁防、会宁镇、西会州、粟州,后废。北宋初入于西夏,置州。宋元符二年(1099)为宋所取,南宋金据其地,后仍为夏所得,夏亡后地入蒙古。元复

  • 丹吉楞

    见“广宗寺”(132页)。

  • 委兀儿趁

    见“委兀慎”(1454页)。

  • 吃洛若洛谟瓜

    傈僳语音译,即“牧羊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世代口头相传,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传很广的优秀作品之一。叙述旧社会男女青年翻山越岭,寻找牧场;在风霜雨雪里牧羊、剪羊毛、纺羊毛、织毯的劳动生活。以真切动人

  • 阴山北沙陀

    见“沙陀”(1124页)。

  • 草匹力

    朝鲜族古簧管乐器,亦称管子,详见“觱篥”(2547页)。

  • 昔都儿

    ?—1298元朝将领。钦察人。秃孙之子。至元十年(1273),袭父职为百户。随军南下攻宋,下襄阳等地,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十四年,随军征叛王玉木忽儿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十七年,进侍卫亲军百户

  • 福庆

    ?—1819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钮祜禄氏。字兰泉、仲余。初任部曹。嘉庆元年(1802),累官贵州巡抚,逾6年,因事降3级调用。十五年(1810),任礼部尚书。十七年,调兵部,次年革。著有《异域竹

  • 多罗郡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三等之称。多罗,沿用满语,郡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两合而定此名。册封郡王,授镀金银册,以为延后。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定郡王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