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白室

八白室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灵堂。亦称八白宫。南宋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率乒征西夏、金途中,卒于六盘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南),遗体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肯特山,一说葬于起辇谷)。为防止后人盗掘,将墓地踏平,不封不树(不留标志),称为禁地或圣地,由兀良哈人世代守护。遗属又建此灵堂,永久保存其住过的斡耳朵(宫帐)及遗物,并作为祭祀成吉思汗的场所,由鄂尔多斯部世代看护,鄂尔多斯部的名称也源于此(斡耳朵的复数)。《大黄史》称:“将如山之白室,竭诚护卫者,乃鄂尔多斯万户也”。蒙古族尚白,由8座白色的大毡帐组成,故称“八白室”。《成吉思汗祭典》云,八白室包括:成吉思汗的白室、忽兰哈敦的白室、古尔伯勒津高娃哈敦的白室、白翁衮马(画像)的白室、保鲁温都尔(马奶桶)的白室、箭筒的白室、缰绳的白室、仓库的白室。入明,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事频繁,汗位争夺激烈。为标榜汗位继承的合法性,称汗者辄在八白室参拜即位,如哈萨儿后裔※阿岱汗、瓦剌首领※脱欢、元裔※摩伦汗、※达延汗、※打来孙汗等均在此参拜即位。东蒙古诸部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前也屡在此誓师或会盟,如嘉靖十七年(1538),卜赤汗召集东蒙左右翼诸部在此会盟誓师,共同讨伐“反叛”的兀良哈万户。旋师后又在此举行庆典,封赏有功人员。八白室可以移动,成化至正德(1465—1521)间,随鄂尔多斯部迁入河套地区,设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初移至伊金霍洛,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每年祭日,远近蒙古人在此聚会,刑白马、白驼祭奠成吉思汗。抗日战争时期,经榆林、延安、西安,移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1949年,迁入青海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应蒙古族人民的要求,迁回内蒙古。1956年,在伊金霍洛建成陵园,供人们参拜凭吊。近年来,恢复了传统的成吉思汗祭典。

猜你喜欢

  • 勒俄特衣

    彝语音译。意为“历史书籍”。四川凉山彝族史诗。又名《勒俄石博》、《布此特衣》,简称《勒俄》。有不同体例的译本和略本,详本谓《勒俄阿莫》(即母勒俄),略本谓《勒俄阿补》(即公勒俄)。为成书最早、流传最广

  • 乾祐

    ①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年号。948—950年,凡3年。 ②五代时北汉世祖刘崇即位后,仍沿用乾祐年号,为乾祐四年。至乾祐七年(954,一说八年)崇卒,养子刘承钧继位,不改年号,直至乾祐九年,逾

  • 闯保爹保妈

    壮、布依族旧时生育习俗。流行于广西壮族及贵州南部布依族民间。幼童久病不愈或独生子女,经巫师或巫婆卜卦,认为幼童“命薄”,须找“保爹保妈”方能健康成长。其法:在夏历二月初二花婆诞辰日,带着鸡鸭酒肉到桥头

  • 香堂

    见“腊鲁泼”(2266页)。

  • 胡塔

    见“裴满达”(2448页)。

  • 颇里

    见“剖阿里”(1905页)。

  • 龙日格丹达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蒙医。达来王旗人。以藏文著《四部医典诠释》(藏文名《朱西塔吉德》,手抄本)、《四部医典诠释·诃子串珠》(木刻本,870页),对《四部医典》作了注释,纠正了元登著《四部医典奥词解

  • 都大提举茶马司

    宋代管理茶马交易的官署名。简称茶马司。专事经理收购茶叶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易换马匹。始置于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司制颇不固定,茶、马两司时分时合。崇宁四年(1105)后,始

  • 摩和尔

    古代维吾尔人印章。有汗印和伯克印之分。汗印,金属制成,形正圆、直径2寸余,印色用红;伯克印,也金属制,圆而有蒂,直径寸余,印色用黑。印文首镌年份,次镌父名,下镌本人名。伯克中惟阿奇木、伊叶罕有印,余俱

  • 景瑞

    “南天国”年号。1050—1052年,凡3年。详见“侬峒起义”(1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