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德昂语支

佤德昂语支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语支之一。包括佤、德昂、布朗3个语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潞西、瑞丽、沧源、西盟、孟连、澜沧、双江、耿马、永德、镇康和勐海等县,使用人口449716人(1990)。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东北部和泰国北部山区。该语支的主要特点是:辅音比较复杂,塞音分清浊,有清化或送气的鼻音,复辅音较多,尤以德昂语和布朗语最为丰富。3个语言在元音上各具有特点,佤语元音分松紧,德昂语元音分长短,布朗语元音不分长短和松紧,但有声调。3个语言都有由元音与元音组合的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辅音都可以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一般有-p、-t、-k、-m、-n、-η、-、-h 8个,元音(包括二合元音、三合元音)可以带辅音尾。词以单音节词为主,每个音节常常是一个有意义的单位。这些单位可作为构成多音节词的基础。多音节词中,大部分是双音节。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的区别。语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德昂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表语时,一般都要提到主语的前面。佤语疑问句的语序一般是谓语在主语之前,宾语在主语之后。定语一般都在中心语之后。布朗语、德昂语没有通行的文字;佤族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猜你喜欢

  • 敏珠尔呼图克图

    1883—1904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法号俄科。生于青海西宁大通县阿里克族(西宁熟番八族之一)。光绪十三年(1887),经理藩院奏于雍和宫金瓶掣签后,迎至西宁仓上学经。二十年(1894),入京朝

  • 墨竹宫

    参见“墨竹工卡”(2509页)。

  • 日喀则红庙碑

    碑铭。清代驻日喀则、定日两地进藏官兵关于修建庙宇的刻石。记述两地官兵鉴于后藏常遭水、旱灾,岁收欠稔,自愿捐资约百两,仿内地庙宇规制,在日喀则旧城内建寺一所,名曰红庙(藏语称“拉康玛波”)塑像供奉,以求

  • 阿兀出

    ?—1202蒙古国建立前泰赤乌部首领之一。又译沆忽、沆忽阿忽出。享“把阿秃儿”(又作“拔都”,意为“勇士”)称号。素与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不睦,屡相争战。宋庆元六年(1200),为铁木真和克烈部王

  • 飞歌

    苗族山歌。男女青年对唱的一种情歌。因歌声高亢,乐曲婉转,能传声较远而得名。可独唱或合唱。流行于黔东南地区,尤以台江地区的飞歌享有盛名。今已成为苗族音乐代表曲调之一。

  • 康僧铠

    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梵名僧伽跋摩。中天竺人。素性敏慧,博览群经。曹魏嘉平五年(253,一作四年)至洛阳,住白马寺,译有《郁伽长者经》等4部。《郁伽长者经》为安玄与严佛调共译《法镜经》、及竺法护《郁伽罗

  • 赵安稽

    ?—前105故匈奴王。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偕相国桀龙归附汉朝,受礼遇,封昌武侯。元狩四年(前119),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击伊稚斜单于,增食邑300户。元封六年(前105)卒,子充国

  • 麻勒吉

    ?—168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通满、汉文。顺治举人。九年(1652),授修撰。十年,擢弘文院侍讲学士。十一年,擢弘文院学士,受命纂太祖、太宗圣训及删订历代通鉴,任副总裁。十四年(165

  • 古与涅

    见“移剌古与涅”(2069页)。

  • 工资地

    又作工作地,藏语“列新”、“腊新”的意译。旧时西藏封建领主庄园和部分※差巴,为役使※堆穷等的劳动力耕种其自营地(※俄新)或※差地,而给被役使者分予的,名义上用以抵作工资的土地。实际上此种土地的收入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