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国志

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书。西晋陈寿(233—297)撰。65卷。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官观阁令、晋平令、著作郎。是书主要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魏、蜀、吴三国史事,并涉及三国鼎立前各家史迹。将三国史事分成三书(又称三志),计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以魏为正统列本纪称帝,蜀、吴为传称主。魏、吴二书参酌鱼豢《魏略》、王沈《魏书》、韦曜《吴书》等编纂而成。惟蜀国无史书,多据实地采访、见闻所得而成。是书本纪、列传都记有不少民族史资料。《魏书》之《乌丸鲜卑东夷列传》简扼地叙述乌丸、鲜卑、夫余、高句丽、东沃沮、挹娄、、韩、倭的历史。田豫、牵招、郭淮、邓艾、梁习、夏侯渊等人列传也涉及鲜卑、乌丸、羌胡、匈奴、氐等史迹。《蜀书》之《诸葛亮传》、《马超传》、《姜维传》、《李维传》等记载了氐、羌及西南夷的一些状况。《吴书》之孙坚、孙权、诸葛恪、陆逊、贺齐等人列传则涉及山越、武陵蛮等与吴之关系。三志本独立,北宋后合为一书。南朝宋裴松之作注,引书210种(一说159种),史料增补远多于原书,并开一代注释先例。注中所引,现已大多失佚,如《汉晋春秋》、《魏书》、《英雄记》、《魏略》等都保留了许多东夷、匈奴、西戎、西南夷史迹,为研究三国时期民族史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行本为武英殿本、百衲本、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猜你喜欢

  • 温宿

    ①西域古国名。王治温宿城(今新疆乌什县境)。西汉武帝(前141一前87年在位)时有户2200,口8400,兵15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军、译长各2人。属西域都护。土地物类均与

  • 尹吉

    见“引者”(399页)。

  • 乌切克特

    赫哲语音译,意为晒生肉条子。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以鱼兽肉为主食,在打到野兽肉吃不完时即晒成肉条储存备食。有生晒、熟晒两种。打到鹿、狍,肉剩余很少时即生晒,其法是将脊背肉和腿肉

  • 蛇骨塔

    唐代云南大理古塔。亦称灵塔、灵骨塔、相传建于南诏王劝利晟时。故址在大理市(下关)北斜阳峰下宝林村后。此塔为纪念斩蟒英雄※段赤城(白族先民)而建。据《南诏野史》、《滇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称:南诏时,

  • 布魁卫

    见“拜苦卫”(1664页)。

  • 不兰奚

    见“孛兰奚”(990页)。

  • 布央依

    参见“布越”(462页)。

  • 宋邺

    五代后梁年间辰州起义首领。辰州(今湖南沅陵)人。开平四年(910)十二月,因不堪官吏侵扰,与靖州(今湖南靖县)、溆州(今湖南黔阳西南)等地苗、侗首领潘金盛、昌师益等率众起义。攻湘乡和武岗。恃险阻,抗击

  • 雀洛杰巴

    藏语音译,又作“肖孜巴”,意为“掷骰”。“雀洛”与“肖”均为骰子,即汉地古称之双陆。此种掷骰唐代吐蕃时已存在,《新唐书、吐蕃传》称为“陆博之戏”。在新疆米兰出土的吐蕃文物中就有“骰子”,可证唐书所载不

  • 阿尔博罗特

    明代东蒙古左翼浩齐特部领主。又称阿勒博古喇,汉文史籍作那力不赖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满都海哈屯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异姓领主、统一蒙古后,分封诸子,被封为浩齐特部领主,属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