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其时的一夫多妻以母女共夫、姐妹共夫为主,夫妻地位平等,子女或随母姓,或随父姓。随着父系氏族制的确立,生产资料逐渐为男家长所占有,于是形成以男家长为中心的一夫多妻家庭,子女从父姓,全体成员共住一幢大房或长屋。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制发展,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加剧,贵族和富人利用财物买妻或通过战争抢掠女战俘为妾,出现妻妾型的一夫多妻制家庭。此类家庭夫权、父权突出,男家长对妻子、儿女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甚至有权将他们出卖或处死。妻子沦为丈夫役使的苦力和发泄性欲、生儿育女的工具。妻妾之间或众妻之间因争宠、妒忌纷争不断。诸妻一般各有单独居室或小屋,率领亲生子女独立生活。丈夫常与元配或宠妻在一起,轮流与众妻同居。生产资料及众妻的财产,全归丈夫所有。先秦时期盛行的姻媵制,古西戎和古羌人实行的“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诸嫂”的转房制,为一夫多妻的另外二种类型。它既与原始群婚有渊源,也系父权制产物。历史上女真、蒙古等各民族的统治者和富人,曾普遍盛行一夫多妻。近代藏、门巴、珞巴、僜人、傣、凉山彝族、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也存在一夫多妻制家庭。

猜你喜欢

  • 俄都木

    牛乳制品的一种。鄂温克语音译。流行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地区。制法:将酸奶倒入锅内,加火烧热使水分解出来,取出水后再继续加火排除水分,成粘性碎块,遂成。喝茶时的传统食品,代替面包和点心,也是款待客人的美味

  • 匋伻

    1164—1234宋代云南西双版纳第三世※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名爱伻。傣族。※匋钪冷长子。南宋嘉定四年(傣历五七三年,1211),父卒,继位,为景龙金殿国国主。平定弟伊菶叛乱,杀之。端平

  • 普颜笃皇帝

    见“爱育黎拔力八达”(1899页)。

  • 蒙古风俗鉴

    蒙文书名。蒙古族学者罗布桑却丹撰。1918年成书。全书1套,分60章,约20万字。为百科全书性的民俗学著作。较详细地记述了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及其沿革演变,涉及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宗教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喀尔喀河。东至锡林呼都克接呼伦贝尔界,西至沙喇特格克接本部左翼后末旗界,南至什布都尔诺尔接本部左翼前旗界,北至布隆达尔素接呼伦贝尔界。有佐领4。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

  • 北八珍

    见“蒙古八珍”(2330页)。

  • 成吉思汗陵西迁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灵寝向为蒙古族人民所尊奉。芦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归绥、包头,有西进之势。投降日寇的德穆楚克栋鲁布亦有劫持成吉思陵寝的企图,沙克都尔札布等蒙古王公为使陵寝不落入敌手,于1939年5月

  • 西使记

    书名。金末刘郁撰。1卷。郁,浑源人,字京叔,自号神川遁士。举进士,廷试失意,闭户读书,以文名。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围汴京,乃北归。窝阔台十年(1238)诏试儒士,中选,充山西东路考试官。此

  • 建州闻见录

    书名。朝鲜李民��(1573—1649,朝鲜永川人,字而壮,号紫岩)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经略杨镐四路出师,进攻后金赫图阿拉,朝鲜国王派姜弘立率兵助明,李民&

  • 常青

    1717—1793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佟佳氏。巡抚安图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都统、将军授闽浙总督。任内徇庇一些废弛营武、执法侵渔之贪官污吏。以彰化天地会领袖林爽文率众起义,攻克彰化,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