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陶回

陶回

286—336

东晋丹杨(治今江苏南京)人,字恭渊。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州别驾;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司马。因苏峻叛变,遂与尚书左丞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当利诸口,中书令庾亮不从。峻将至,复谓亮宜伏兵小丹杨,又不纳,致官军败绩。乃返县纠义军千余,协同荆州刺史陶侃、丹阳尹温峤攻峻。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乃开仓,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由是一境获全。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性雅正,不惮权贵。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因慷慨谓景非正人,导深感愧。以疾辞职,不许。徙护军,未拜,卒。

猜你喜欢

  • 钱惟济

    978—1032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字岩夫。吴越王钱俶子。历诸卫将军、恩州刺史,改东染院使,真拜封州刺史。其后知绛州,又迁永州团练使,改知成德军。仁宗即位,加检校司空。喜宾客,丰宴犒,家无余貲,

  • 右领左右府将军

    官名。隋代右领左右府次官。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掌领侍卫左右,供御兵仗,大业三年(607)罢。

  • 李光颜

    761—826唐河曲稽胡阿跌部人,赐姓李,字光远。初为河东藩镇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刘辟有功,历代、洺二州刺史。元和九年(814),迁忠武军节度使,以军独当一面,讨淮西吴元济。十二年,进克郾城。吴元

  •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人。田氏,名穰苴。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载,晏婴以其“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荐为齐景公将军,击败晋、燕,收复齐国失地,因功尊为大司马。齐威王时整理古《司马兵法》,附其著作于其中,称为《司马

  • 宇文深

    ?—568北朝时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字奴干。宇文泰族子。好读兵书,善察时势,为北魏丞相尔朱荣所雅重,拜厉武将军,领宿卫兵。随魏孝武帝西迁,大统元年(535)宇文泰启为丞相府主簿,献策智擒东魏

  • 元丕

    ①(422—503)北魏宗室。太武帝赐爵兴平子,献文帝时官至尚书令。孝文帝立,封东阳王,拜侍中、司徒公。及孝文帝南下攻齐与迁都洛阳,均诏其与广陵王元羽留守平城(今山西大同)。雅爱本风,不愿改随汉俗。后

  • 守冻

    明代漕运用语。漕船通过各地皆有定期,凡延误航期,因运河封冻而不能通行,守候河开解冻者,依法惩处。

  • 守阙进义副尉

    宋无品武阶官名。位进义副尉下、进勇副尉上。参见“军将”。

  • 宝应军

    唐代禁军名。宝应元年(762)代宗以衙前射生军入禁中,杀肃宗张后,因赐号宝应功臣,其军亦名宝应射生,又称宝应军。广德以后无闻。

  • 王浑

    ①(223—297)西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玄冲。王昶子。袭爵京陵侯。晋初,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破吴皖城及诸别屯。咸宁五年(279)与王濬同领兵伐吴。次年破吴中军,屯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