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衔
官制用语。又称试秩。宋制,分试大理司直、试大理评事、试秘书省校书郎、试秘书省正字、试寺监主簿、试助教六等。为幕职州县官的加官。又是一种出身,可以候选入官。宋初,以恩泽得授试衔,但不得赴选。太平兴国二年(977)诏试衔七选赴集,始得以参选。宋试衔与斋郎皆白衣,又称白衣选人。元丰改制后,改试衔及斋郎为假版官,政和六年(1116)又改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三阶,皆未入流。
官制用语。又称试秩。宋制,分试大理司直、试大理评事、试秘书省校书郎、试秘书省正字、试寺监主簿、试助教六等。为幕职州县官的加官。又是一种出身,可以候选入官。宋初,以恩泽得授试衔,但不得赴选。太平兴国二年(977)诏试衔七选赴集,始得以参选。宋试衔与斋郎皆白衣,又称白衣选人。元丰改制后,改试衔及斋郎为假版官,政和六年(1116)又改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三阶,皆未入流。
郡吏别称。古代以诸侯之言为教,后亦转指郡守命令。郡吏传布郡守教令,故称传教。
太平军将士的别称。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对抗清朝剃发留辫,下令军民全部蓄发,故有是称。
即木棉布。亦作橦华布,或称白㲲、帛叠、白緤,又谓搨布、荅布、都布。纳西语至今仍称棉布曰“拖布”。东汉以前,哀牢地(即永昌郡,今澜沧江至伊洛瓦底江流域)盛产此布。幅广五尺,以洁白不受污而著
书名。撰者不详。十二卷。书成于民国时期。主要内容包括清宫遗闻,清人逸事,清代史料、艺苑、述异。全书参阅有关清代的笔记一百余种,分五类编纂,各有细目,详其本末,注重征信,辑录有清一代正史、笔记中不少资料
官名。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十六国夏始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于是拜(王)买德为都官尚书。”南北朝皆置。南朝宋三品,梁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中,二十三年改三品,北
即“大同王”。
战国时齐国征收田税及户口税之术语。穑,亦作啬,敛谷也;籍,征籍也。语出《管子·轻重乙》:“故不欲收(亩)穑户籍而给左右之用。”马非百《管子轻重新诠》:“亩穑户籍者,谓按亩而敛,挨户而籍。”
对官居尚书令、中书令而兼封王爵者的尊称。《魏书·尔朱彦伯传》:“时(尚书令尔朱)世隆封王,故呼为令王。”隋代豫章王杨暕为内史令(隋因避讳,改中书为内史),崔赜亦称其为令王。见《隋书·炀三子传》。
?—495北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字晋昌,或作晋国。冯太后兄。文成帝时,拜冠军将军、驸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献文帝时,为太傅,累拜内都大官。及冯太后临朝,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
?—299西晋人,名玖。父屠羊为业。选入后宫为才人。及有娠,贾后妒之,乃求还西宫,生愍怀太子,年三四岁,惠帝仍不知。太子立,拜为淑媛。贾后既害愍怀,因亦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