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阳县
①战国楚黄棘邑,汉初为棘阳侯国。高帝七年(前200)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元朔五年(前124)改为县。以在棘水之阳得名。治今河南南阳县南。《资治通鉴》:王莽地皇三年(22),刘縯自湖阳“进拔棘阳”,既而败于小长安聚,收兵“还保棘阳”,即此。汉魏属南阳郡,晋初属义阳郡,惠帝改属新野郡,南朝宋齐属河南郡。北魏改为南棘阳县,西魏改为百宁县,北周废。②北周改新野县为棘阳县。治今河南新野县。为新野郡治。隋开皇初复改为新野县。
①战国楚黄棘邑,汉初为棘阳侯国。高帝七年(前200)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元朔五年(前124)改为县。以在棘水之阳得名。治今河南南阳县南。《资治通鉴》:王莽地皇三年(22),刘縯自湖阳“进拔棘阳”,既而败于小长安聚,收兵“还保棘阳”,即此。汉魏属南阳郡,晋初属义阳郡,惠帝改属新野郡,南朝宋齐属河南郡。北魏改为南棘阳县,西魏改为百宁县,北周废。②北周改新野县为棘阳县。治今河南新野县。为新野郡治。隋开皇初复改为新野县。
书名。明耶稣会士阳玛诺撰,周希令、孙贞时、于应熊等同阅。一卷。首次介绍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的新发现:木星有四颗卫星,银河由密集的恒星组成,金星亦有盈亏现象等。论述太阳的黄道运动、节气和昼夜长短等问题。解
广西土州。旧名渠望,为西原、农峒地。南宋置都结峒,元升为州,隶太平路。明洪武初,土官农姓内附,授世袭知州,设流官吏目佐之,隶太平府。治所即今广西隆安县西都结。民国初废。所辖居民主要有僮(壮)族。
官署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原设司乐,北周保定四年(564)改为乐部。掌演乐事,以乐部中大夫主其事。后代多废不置,其演乐事分属太常寺太乐署等机构。清乾隆七年(1742)置。乃特设之机构。掌管大祭祀、大朝会
一作扈伦四部。明人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因松花江大屈折处在元代称海西,故名。明中叶后,各部南迁,形成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四部。社会经济有较快发展。从事农业辅以畜
清宣统三年(1911)颁布。共十四条。主要规定向立宪政治过渡时期内阁国务大臣产生办法及其职责与权限。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均候特简;各部大臣均候特简为国务大臣;内阁设政事堂为国务大臣会议之所;由总理大臣、
春秋末鲁国人,名枨,字子周,或说名党,一作棠,字周。孔子学生。孔子以为他多欲不刚。
西晋广平曲周(今河北曲周东北)人,字长玄。咸宁四年(278)司隶校尉刘毅辟为都官从事。旋以劾奏中护军羊琇犯法,名震远近,遂辟公府掾,迁尚书郎、侍御史。后补洛阳令,历安定、顿丘太守,卒于官。
1559—1626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王朝的创建者。1616—1626年在位。满族。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人,号淑勤贝勒。初为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屡立战功。后袭父职,任建
地名。一译喀帕尔。因准噶尔头人科帕尔得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俄兵侵入筑营,反复筑堡,置官。二十九年清政府抗议,令入侵军全数撤回。同治三年(1864)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后,
古代生活用具。以铜制成,用以照容,主要为圆板形,镜面光洁,镜背饰以花纹,背中央有钮,可穿绳握持。已知最早实例属于齐家文化,或素背,或有星形纹饰。商至西周的镜仍少,纹饰也限于弦纹、叶脉纹等。春秋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