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斡耳朵”。
为一种十进井田制。古代并据以修建沟洫和道路。《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郑玄注:“遂
书名。唐张大素撰。十卷。已佚。
明永乐二年(1404)筑城置戍,三年置天津卫及天津左卫,四年置天津右卫,皆治今天津市区西马路之东。迁都北京后,为京师东南转漕戍守重地。清顺治九年(1652)裁天津左卫、右卫并天津卫。雍正三年(1725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一班,为地位最低的一班,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为最低的一班。
书名。清朱之榛撰。二卷。书中涉及晚清吏治、民生、学术文化文字甚多。有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
又名春官。官名。传说夏、商时置,掌农时。《国语·周语上》:“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韦昭注:“史,太史。阳官,春官。司事,主农事也。”
?—775唐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字少良。河东士族,博涉典籍。以门荫累授潞府司法参军,历大理寺丞、吏部员外郎,世称吏事第一。天宝末,以不附杨国忠,外调为郡守。肃宗时,征拜给事中、尚书右丞、吏部
明清盐商之一种。明初行开中法,凡向边疆输纳军粮交换政府食盐的商人,统称盐商。后因开中法流弊很多,修改办法,盐商分化。弘治以后,凡凭引行盐的盐商(引商)分为边商、内商、水商三类。边商缴纳盐课,领取盐引,
清制,凡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缺出,由宗人府选其子嗣内人才、骑射、清语优者数人,无论嫡庶,引见钦定,承袭爵位,称为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