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匡政
官名。即尚书省右仆射。唐龙朔二年(662)改是称,咸亨元年(670)复旧称。
官名。即尚书省右仆射。唐龙朔二年(662)改是称,咸亨元年(670)复旧称。
唐开元二年(714)置于河中龙门(今山西河津西)。设仓监管理之。《通典·食货十二》记,天宝八载(749)时,该仓储粮二万三千二百五十石。
亦称封检。古代封缄简牍或其他物品时用以嵌置绳结与封泥的木板或木块。《释名》卷六《释书契》:“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露也。”封缄简策时,外加一挖有方槽的木块,用绳将此木块与简策缚在一起,使绳结嵌置于
官署名。王府等级之一。南朝梁、陈低于皇弟、皇子府,高于藩王府。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咨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主簿、正参军、行参军等员。隋代置文学
?—1237宋宗室。居余杭(今浙江杭州西)。字履常。以父荫补将仕郎。淳熙进士。曾参与拥立宁宗,丞相赵汝愚欲任以要职,辞去。嘉定六年(1213),金国内乱,卫绍王被杀,他向宁宗献“料敌”、“备边”二策。
明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字邦相。隆庆进士。除工部主事。以事谪官。寻迁兰溪知县。历处州、松江知府,进天津兵备副使。曾与刘元卿共著《江右名贤编》。另著有《山居集》。
宋学校逐舍升补制度。熙宁四年(1071),太学实行三舍法,学生由外舍升补内舍,由内舍升补上舍。武学、宗学等亦实行此制。参见“三舍法”。
官名。职掌君王冠冕。战国时韩国置。《韩非子·二柄》:“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
?—849唐时吐蕃大相。属没卢氏家族。唐元和十四年(819)任吐蕃驻沙州(今甘肃敦煌)将领。主张唐蕃和睦相处。长庆二年(822)参加唐蕃在拉萨会盟,镌名于《唐蕃会盟碑》。并亲至大夏川(今甘肃临夏一带)
①星官名。亦称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六颗,即人马座、λ、μ、σ、τ、ζ六星。《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
书名。一作《天宝乱离记》、《天宝西幸记》。 唐温畲(一作温龠)撰。一卷。记述安禄山叛乱,玄宗出奔成都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