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津土棍、地痞之俗称。此类人等分党称雄,横行街市,往往白天持刀而行,草菅人命,以敢死为能事,以械斗见高低,多有十二三岁少年入伙为伍,保甲、巡捕无可奈何。义和团运动时期,混混相率冒充拳团,趁火打劫;
地区名。川即平川。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东洋河南。《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正月,拓跋珪即代王位,“大会于牛川”;十月,“自弩山迁幸牛川,屯于延水(今东洋河)南”,并即此。
即“验封清吏司”。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拟智威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智威将军。
官名。大理寺属官,掌率狱卒,检校囚徒及枷杖之事。北齐置二员。唐置二至四员,从九品下。北宋初废大理狱,不置。神宗元丰元年(1078)复置,领右治狱五案,掌其推鞫。哲宗元祐三年(1088)罢,绍圣二年(1
官名。夫余国置,夫余国以六畜命官,有牛加、马加、狗加等,分别主管各邑落。
①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个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度来确定不同音高。②泛指音律、声律、乐律。③十二律的别称,即六律、六吕,合称律吕。是词最早见《国语·周语》伶州鸠论律:“律吕不易
1848—1904清广西临桂人,原籍浙江山阴。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同治举人。授内阁中书,擢内阁侍读。后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升礼科给事中。光绪二十一年(1895)代康有为上疏,请修京城道路,弹
即“都播”。
土司名。本元至正年间所置施南宣抚司。明洪武四年(1371)宣抚覃大富入朝,置长官司。七年升宣抚司。十四年至二十三年间,土官覃芳、宣抚覃大胜等相继反明。永乐二年(1404)降为长官司,隶大田军民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