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驾部

驾部

官署名。魏晋南朝为尚书省诸曹之一,设郎(郎中)为长官。西晋一度设尚书主之。掌车舆畜牧之政。当时战争频繁,故马政尤重。或说魏隶左民尚书,西晋初有“驾部尚书”,当隶之。南朝隶左民尚书,兼辖车府署。北魏前期直隶尚书省,亦称乞银曹,设尚书、令、给事中、郎、校尉等官。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为郎曹,隶殿中尚书。北齐沿置。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设郎中; 西魏末、北周仿《周礼》建六官,改隶夏官府,设中大夫为长官,下大夫、上士副之,领左右厩、典牡、典驼、典羊、兽医诸署。隋朝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历代因之。初置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改置郎、承务郎。唐朝改置郎中、员外郎,掌本乘、厩牧、驿传之政令,而由太仆寺掌具体事务。势门子弟多不乐为其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舆,咸亨元年(67复旧;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驾,肃宗至德二载(757)复旧。中唐以后,马政、驿传之职多归诸使,本司形同虚设。五代因之。北宋前期无所掌,置判驾部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职掌与唐略同,马政则归枢密院。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太仆寺并入。辽、金、元不置。明初为兵部诸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名“车驾清吏司”。


官署名,为尚书台属曹之一,掌舆车马牛厩牧等。三国魏置尚书驾部郎,为驾部长官。晋、南北朝沿置。隋朝驾部曹属兵部,唐为兵部四司之一,《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驾部之长官,不同朝代名称也不完全相同。

猜你喜欢

  • 符节台率

    官名,东汉置,即符节令。《后汉书·百官三·少府》:“符节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属官有尚符玺郎中、符节令史。参看“符节令”条。

  • 纂修

    官名。明朝置。凡修实录、宝训及史志等书,皆置纂修官若干人,实任秉笔,众手成书。初,杂用部院、外官及山林隐逸之士,天顺(1457—1464)后多用翰林院及詹事府官,成化(1465—1487)后则多用翰林

  • 县主记

    县门下吏名。汉代以主记为主记掾的简称。《隶释》一六《中部碑》有主记及主记史各一人; 《后汉书·舆服志》记县令出行则主记从,在主簿之后,北齐京县有主记,与记室并置,见《隋书·百官志中》。参见“县主记掾”

  • 阿里哈昂邦

    满语官名。汉译为“尚书”。

  • 司空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司空有监督刑徒制作车辆等物的机构。司空啬夫即其主管官员,即邦司空或县司空。《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大车殿,赀司空啬夫一盾,徒治(笞)五十。”

  • 右正言

    参见“正言”。官名。宋置,掌规谏讽谕。见《宋史·职官一·中书省》。

  • 太医都尉

    宫廷医官名。晋朝置,银印青绶,地位高于太医令。别有“殿中太医都尉”。参见《宋书·礼志五》。

  • 京畿卫戍总司令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的主官,见“京畿卫戍总司令部”。

  • 大铛

    明朝时称宫内有权势的太监,如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及各监、司、局掌印太监为大铛。

  • 邑士

    唐配备给公主、郡主与县主的服役人员。据《通典·职官十七》记载,“邑士,公主八十人, 郡主六十人, 县主,四十人;特封县主,三十四人”。开元中准钱发给,成为爵禄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