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陆军署

陆军署

官署名。(1) 北洋政府设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七月由原陆军部改设,属军事部。署长由军事次长一人兼任,署内分设事务厅及军衡、军务、军械、军学、军需、军法、军医七司,事务厅不设厅长,分科办事;各司设司长、参事、秘书、司副官、科长、科员、技正、技士等员。(2)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军政部,依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布的《军政部陆军署条例》规定, 设署长、副署长各一人,掌理全国陆军行政事宜。署内设总务处及军衡、军务,军械、交通、军医、军法六司。处设处长、司设司长、各司处下设科长、科员若干人,承长官之命, 分掌各该科事务。直辖机关有残废军人教养院、器材工厂、军医学校、兽医学校,卫生材料厂, 陆军署在必要时得设立各种委员会,其委员由署长聘请或指派之。

猜你喜欢

  • 征蛮都督

    官名。北魏置。《魏书·道武七王列传》:“(元谦)后拜前军将军,征蛮都督。”

  • 中书门下后省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改中书门下外省置。以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给事中、起居郎、符宝郎为门下后省;以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中书舍人、起居舍人为中书后省

  • 大督

    大都督的省称。东汉末年,董卓以东郡太守胡轸为大督。《后汉书·董卓传》:“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注:“《九州春秋》曰:卓以东郡太守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三国志·吴书

  • 授时郎

    官名。金、元司天散官。金为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秩从五品。元十四阶之第六阶,秩从五品。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司天翰林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六品下,称授时郎。见《金史·百官一》。

  • 宣远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大通三年(529)置此职以代贞武将军,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陈沿置,与宁远将军等合称五远将军,拟五品,比秩千石。武官名。南朝梁置,为加官、散官性质的将军,秩五品。

  • 松州虎贲分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机构虎贲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衙。设置年代不详,置司于松州(今赤峰市西南),掌卫军屯田、戍守。

  • 典北袍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袍”。

  • 行宫使者

    官名。朝辽置,掌送发皇帝书信等事。

  • 官名。春秋时期君主后宫女官,地位低于妃,高于嫔、御。侍御君主,赞助后妃管理后宫事务。《左传·哀公元年》: “宿有妃、嫱、嫔、御焉。”杜预注:“妃、嫱,贵者; 嫔、御,贱者,皆内官。”女官名,位次于妃。

  • 从义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东头供奉官置,从八品。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东头供奉官为从义郎,秩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