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附城

附城

爵名。王莽居摄三年 (后8) 置。即汉朝关内侯。《汉书·王莽传》: “于是封高者为侯伯,次为子男,当赐关内侯者更名附城,凡数百人。”


爵名。《汉书·王莽传上》:“‘臣请诸将帅当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奏可,于是封者高为侯伯,次为子男,当赐爵关内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数百人。”又《王莽传中》:“封牧为男,(郡)守为附城。”“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同,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一则,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附城大者食邑九成,众户九百,土方三十里。”

猜你喜欢

  • 府知事

    官名。明朝和清朝都设此官,为知府(或府尹)的内部直属中级事务官。明代顺天府知事为从八品,一般府的知事为正九品。清朝沿用明制。见《明史·职官三、四》、《清史稿·职官三·府》。官名。明清置,见“府经历”。

  • 右龙局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仆寺右龙署,设都尉。

  • 祐国营缮都司

    官署名,元朝置。文宗天历元年(1328) 立万圣祜国营缮提点所。三年,改为营缮都司,秩正四品,隶隆禧总管府下,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 庠生

    庠为古代学校之名,明清时别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庠生。

  • 左龙武军统军

    官名。唐德宗兴元元年(784)置,一员,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 礼院修撰官

    官名。唐朝太常礼院置,一员,德宗贞元七年 (791) 停,九年复置,成为定制。

  • 知大理卿事

    官名。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置,掌大理寺狱。五年新官制行,改为大理卿。

  • 司圜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收监犯有过失的人并加以感化。《周礼·秋官》: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

  • 西面经略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军事机构,掌大和岭诸隘屯兵,控制边要。宣宗贞祐二年(1214) 四月,置于代州。设西面经略使领司事。经略司设立后,行元帅府辄分其兵,西京、太原、河东及州郡军马不从征调。同年八月,罢经略

  • 测量正

    陆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有一、二、三等测量正,其军阶分别为上校、中校、少校,掌陆军测量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