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虞司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司事。
官名。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司事。
官名。即职方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职方员外郎。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典枲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织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织枲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典枲”。
官名。《周礼·秋官·翨氏》:“翨氏掌攻猛鸟……以时献其羽翮。”即负责攻猎猛鸟,按时献纳猛鸟羽翎的官员。
官名。隋、唐内侍省内府局次官,皆置二员,正九品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大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礼记·曲礼下》:“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参见“正任”、“观察使”。
北宋时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四军的合称。宋初沿后周旧制,殿前司所属有铁骑马军和控鹤步军,侍卫司所属有龙捷马军和虎捷步军。上述四军是后周的四支主力军,北宋时仍为禁军的主力。宋太宗时,诏以美名易禁军旧号,
官制用语。宋朝铨选制的一项规定。选人授差遣、吏人出官皆理一定选限,称为守选。如留守、两府、节度、观察判官; 一选; 掌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判官,二选; 进士、制举,三选; 九经,四选; 五经、三礼、
宋朝尚书内省二十四司诸典、掌统称。典即指典记、典言、典簿、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宝、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酝、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珍、典彩、典计、典正,掌即指掌记
官署名。宋朝置,为尚书省内部之机构。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设,掌尚书省之印,由左、右司同领之。后代亦有沿置者。清朝中央各部院多设,为其内部机构,多隶于各司,以经承管理,掌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