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选曹

选曹

①尚书台曹名。参见 “选曹尚书”、“选曹郎”。②“吏部”别称。《宋书· 蔡兴宗传》:“前居选曹,多不平允。”兴宗曾任吏部尚书。③主管官吏铨选机构的通称。《晋书·祖约传》: “后转(丞相)从事中郎,典选举”,“司直刘隗劾之曰: ‘约幸荷殊宠,显位选曹,铨衡人物,众所具瞻’。”


1、官署名,三国吴置,掌选拔任命官吏。其长官为尚书,下属有选曹郎。《三国志·吴书·陸胤传》:“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胤天姿聪朗,才通行洁,昔历选曹,遗迹可纪。”《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其后,晋及十六国汉沿置。《文献通考·职官·吏部尚书》:“刘聪僭号,省吏部,置左右选曹。”隋唐以后则指吏部及其下属吏部司。

2、吏部的别称。《宋书·蔡兴宗传》:“前居选曹,多不平允。”其曾任吏部尚书。

3、泛指掌管选拔任命官吏的官署。《晋书·祖约传》:“后转从事中郎,典选举。”“司直刘隗劾之曰:约幸荷殊宠,显位选曹,铨衡人物,众所具瞻。”

猜你喜欢

  • 公署

    民国时公务员办公的地方称公署。

  • 外朝

    相传周制天子诸侯皆有三朝: 外朝一; 内朝二: 燕朝、治朝,为国君听政之所。秦至汉初,中都官本无内外之分,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武帝为强化皇权,以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近臣组成内朝,参

  • 民部司马

    官名。麴氏高昌国民部次官,协助民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至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 婕妤

    内官名。亦作倢仔。西汉武帝始置; 位次皇后,视上卿,比列侯。元帝增设昭仪后,位次昭仪。东汉初废。汉末魏国复置,位王后以下第三等。三国魏明帝太和 (227—233) 中定为视中二千石。西晋武帝置为九嫔之

  • 右外兵郎中

    官名。西晋、北朝与右外兵郎互称,为尚书省右外兵曹长官。参见“右外兵郎”。

  • 华林署令丞

    官名。北齐设置华林署,属光禄寺。掌禁籞林木等事。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

  • 大罗(逻)便

    突厥官名。大罗便,也作“大逻便”。突蹶官分十等,最贵的为“大罗便”,只有国君的子弟能任此官。《隋书·突厥传》:“木扦在位二十年,卒,复拾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

  • 空花蓝领

    武官名。清置,属前锋营,掌分辖营众。见“前锋营”。

  • 总计使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置,总领左、右计事。五年罢。参见“三司”。官名。宋置。掌总理国家财计,判左右计事。宋代理财,分左右二区,京东为左区,置左计使,京西为右区,置右计使。又置总计使,掌判左右

  • 佥太医院事

    官名。元置,秩从三品,员额二人,为太医院的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