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先秦文献和金文作君王、官吏、统辖、任职解。汉朝为一种选官制度。称辟召、征辟;皇帝以敕令形式选用官吏,公府、大将军及州郡任用属吏称辟除。后者为汉朝选官入除重要途径。三国两晋南北朝沿之。


1、国君。《尔雅·释诂》:“辟,君也。”《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2、征召。汉朝公府及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聘官吏。《后汉书·钟皓传》:“前后九辟公府,皆不就。”

猜你喜欢

  • 左参议

    官名。① 明清布政使司之职官。明洪武十四年 (1381) 设,左、右各一人,正四品。后改从四品,无定员,皆因事添设,分司督粮道、分守道。清初沿设,称为守道。有通辖全省者,有分辖三、四府州者,因时裁设,

  • 武环率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属官,员二人,统武环兵,下设武环率上士、武环倅长下士以佐其职。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环人下士六人,掌致师(挑战)、察军中奸慝,环巡邦

  • 梦占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占梦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卜下大夫属官,掌其岁时,以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下设梦占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拉雅哈资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细民争讼。叶尔羌设一人。秩五品。

  • 郊社局

    官署名。唐朝于两京置。宋朝东京亦置,掌四郊坛壝之事,隶太常寺。仁宗嘉祐元年(1056),置郊社局令一员。官署名。隋唐有郊社署,属太常寺。宋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于太常寺置郊社局,以郊社令为主官。掌

  • 民兵房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置,属枢密院,掌行三路保甲及弓箭手之事。宋枢密院属吏办事诸房之一。掌办三路保甲、弓箭手之事。

  • 宝文阁直学士

    官名。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置,充侍从以备顾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从三品贴职。南宋因之。官名,宋朝置。位在学士下待制上。直学士为荣誉虚衔,但有此虚衔,可享受超官阶优待。学士

  • 王公

    一说指天子诸侯。一说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考工记·总序》: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郑玄注: “天子诸侯。”孙诒让《正义》引阮元说: “注以天子释王,以诸侯释公也。”《北堂书钞·职官部》引《五经异

  • 典卝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卝人中士二人,掌产金石锡石等矿产之地的禁令。北周仿此职置典卝中士,正二命;典卝下士,正一命。属冬官府司金中大夫。

  • 十三道肃政按察司

    明建文 (1399—1402) 时,改原浙江、四川、山东、河南、北平、陕西、山西、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湖广、云南十三道提刑按察司为肃政按察司,仍各理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成祖初复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