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筮人

筮人

官名。周朝置。掌筮法以蓍草筮问吉凶。《尚书·周书·洪范》“稽疑: 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仪礼·士冠礼》: “筮人还东面,旅占卒,进告吉。”《周礼·春官》有“筮人”: “筮人,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 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


官名,周设此官,常用三易占卜吉凶。《周礼·春官·筮人》:“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

猜你喜欢

  • 同知节度使事

    官名。辽朝节度使司官员,在节度副使下。官名。辽置,为节度使的副贰长官,位在使下,为地方军的副长官。见《辽史·百官志四·南面方州官·节度使职名总目》。

  • 门下通事守舍人

    官名。南朝梁置。太子属官。

  • 镇守太监

    官名。明朝派驻各地镇守地方的太监。洪熙元年(1425)始设。正统(1436—1449)始遍设于各省各镇,均由地位极高的太监出任,控制地方官员,权势显赫。嘉靖八年(1529)后始革。

  • 起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工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又改工部郎为起部郎,后又减郎的员额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工

  • 司兵佐

    杂任职名。唐置于京县,职掌相当于州“司兵参军事”,参见该条。

  • 虾伊巴额者库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侍卫处主事”。

  • 王家

    帝王之家,泛指朝廷国家。《尚书·武成》:“王季其勤王家。”疏:“王季修古公之道,诸侯顺之,是能缵统大王之业,勤立王家之基本也。”《后汉书·梁冀传》:“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

  • 右游击率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游击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 右辅都尉

    官名,汉置,俸比二千石,位次将军,掌全郡兵马及治安稽查。右辅都尉即右扶风都尉,也就是三辅都尉之一。景帝中元二年改郡尉为都尉,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东汉因三辅有陵园,乃复置右扶风都尉(见《汉书·百官公

  • 长秋丞

    官名。北齐置,为长秋寺属官。员二人,从七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