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祭酒

祭酒

官名。①古代贵族大夫飨宴,以长者酹酒祭神,称祭酒,后渐演为官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司马贞《索隐》: “礼食必祭先,饮酒亦然,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当祭耳,后因以为官名,故吴王濞为刘氏祭酒是也。而荀卿祭三为祭酒者,谓荀卿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而皆为其所尊,故云‘三为祭酒’也”。汉朝多用以称主管长官,如博士祭酒、侍中祭酒。军师祭酒等。三国魏加散骑常侍高功者,为祭酒散骑常侍,此后又有别驾祭酒、祭酒从事等名目。②王府、公府属官。西晋始置,称东阁祭酒、西阁祭酒、亦因主阁内事,故有其名。隋唐沿置。③国子监(学)长官,即国子监祭酒,西晋始置,历朝沿置。详见“国子祭酒”。④东汉末张鲁五斗米道置,各领部众。多者号治头大祭酒。


1、官名。古时宴饮必推一年长德高者一人举杯先祭,称为祭酒,后为官名。西汉时置六经祭酒,秩上卿;东汉置博士祭酒,秩六百石,为五经博士之首。见《后汉书·百官二·博士祭酒》。晋武帝咸宁四年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见《晋书·职官志》。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齐皆置国子祭酒。隋朝初称国子祭酒,为国子寺长官,统国子、太学、四门、书算学。见《隋书·百官下·国子寺》。隋炀帝即位,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改国子祭酒为国子监祭酒。自此以后,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都置国子监祭酒。见《历代职官表·国子监》。到清朝末年废。

另外,东汉时县有学官祭酒。《后汉书·刘宽传》:“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汉碑中有文学祭酒,校官祭酒。见《历代职官简释》。

2、在同职中,功高者为祭酒。《后汉书·百官志三》:“侍中,比二千石……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在公卿州郡的佐官中,功高者为祭酒。无固定职事,备参谋顾问之佐官中的尊者称祭酒。《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长安谷恭为掌野大夫,平陵苑逡为师友,赵秉、苏衡、郑兴为祭酒。”《后汉书·邓寇列传》:“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舋关中……于是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引而西。”

3、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张鲁教官名,其各领部众,称为祭酒,部众多者称大祭酒。《三国志·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猜你喜欢

  • 市工务局

    市政府的属局之一。国民党政府设置,以局长为主官。掌理公共房屋、公共体育场、公共墓地的设计、监修及公园的建筑管理事项,市民建筑的指导取缔事项,道路桥梁沟渠堤岸及其他土木工程设计建筑事项,车辆的登记检验事

  • 殿阁大学士

    官名统称。明清大学士以殿阁系衔,故名。宋朝沿唐、五代之制设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以宰相领之。后又设观文殿、资政殿大学士,以解职宰相充任,并不任事,以为荣衔。明朝设大学士侍直内廷,遂专以殿阁名系衔。洪武

  • ①官制用语。官吏调任曰转。指转任与原品秩相同的其他官职,或同职而仅调换任所,并无升级或降职之意。汉朝尚右黜左,故官吏降职亦称左转。唐朝为改官形式之一,多由品同职重官转为品同(或稍低)职轻之官。宋朝官员

  • 下资

    见“资(1)”。

  • 农工商部大臣

    官名,清朝末年置,掌主农工商政令,专司推演实业,以厚民生。副大臣贰之。属官有左右丞、左右参议各一人,郎中十二人,员外郎十六人,主事十八人,艺师、艺士各二人。见《清史稿·职官六》,参看“农工商部”条。

  • 参知枢密院事

    职衔名。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置,命司徒平章事范质、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

  • 琉璃窑

    官署名。清朝工部营缮司所属机构。顺治(1644—1661)初置,始设于和平门外,后移于西山。掌监制琉璃瓦件,依照质色式样,按限督令窑户烧造,以备大工所用。先是设汉司官一人管理。康熙元年(1662)设满

  • 府官

    汉朝郡太守及其属官称府官。《汉书·贡禹传》:“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 南主客郎中

    官名。三国魏、西晋、北魏与主客郎互称,为尚书省南主客曹长官。参见“南主客郎”。官名,三国魏置,为尚书省南主客曹长官,掌外国夷狄事。西晋、北魏沿置,与主客郎并称。参看“南主客郎”条。

  • 提点刑狱劝农使

    见“提点刑狱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