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知枢密院事

知枢密院事

官名。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始置,主管枢密院政务,以桑维翰为之。北宋初,无定制,与枢密使不并置,神宗熙宁 (1068—1077) 中并置,主持全国军政。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枢密使,以知枢密院事为枢密院长官,正二品,置同知枢密院事为副贰,哲宗元祐 (1086—1094) 初又置签书院事为之贰。南宋高宗绍兴七年 (1137) 罢,改置枢密使,遂为定制。辽朝北面朝官契丹北枢密院置,位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下; 南面朝官汉人枢密院亦置,位枢密使、知枢密使事下。西夏枢密院置。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置一员,因枢密使由太子真金兼领,以后常缺,遂为枢密院实际长官,屡有增置,后定置六员,从一品,掌全国军事机密之务; 文宗天历二年 (1329) 岭北行枢密院亦置一员,掌边庭军务。


官名,辽朝置,契丹之官,分北南二院,二院皆有“知枢密院事”,因其掌不同,故分称“知北院枢密事”(即“知枢密北院事”)和“知南院枢密事”。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之。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之。知枢密院事,位在枢密使之下,佐枢密使掌院事。详各条。见《辽史·百官志》。

猜你喜欢

  • 税务处提调

    官名。清末始置,北洋政府沿设,为税务处的佐官,见“税务处”。

  • 提举宗子学事

    官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置,以宗正卿、少卿充任,领诸王宫宗子学。政和三年(1113),改命知大宗正司事充任。

  • 长安东市令

    官名。西汉置于长安东市,属京兆尹,主管市政。新莽以长安为常安,东市称京,西市称畿,东市令为五均司市师。西汉秩比千石,东汉为六百石。官名,西汉置。汉在长安设东西两市,市令掌管市政和商业贸易,属京兆尹。王

  • 廷吏

    朝廷大吏。《韩非子·八奸》: “大臣廷吏,人主之所与度计也。”

  • 北盐厅厅长

    官名。清末盐政院北盐厅长官。宣统三年 (1911) 八月设,掌北盐厅事。十一月裁。

  • 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掌朵甘思(今四川甘孜、西藏昌都地区) 军民政务,简称朵甘思元帅府。置都元帅、经历、镇抚各一员。

  • 三监

    ①官名。周朝派往诸侯国的监察官员。《礼记·王制》: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②周初对殷遗邶、鄘、卫三国派驻的三大臣合称。即武庚、管叔、蔡叔。《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

  • 肆长

    官名。①《周礼》地官司市之属,掌市肆摊档货物买卖。《周礼·地官·司市》: “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疏》: “此肆长谓一肆立一长,使之检校一肆之事。”②隋朝司农寺京市署置四十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 工宰

    官名。战国末秦置。管督造兵器的工官。《陇西守戈铭》: “(秦始皇) 廿六年,[陇]栖 (西) 守□造,西工宰阉,工□。”

  • 行大司徒事

    代行大司徒之职事。《后汉书·伏湛传》:“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大司徒,助天子掌政务。参看“大司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