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名。①地方军事长官。东汉常命御史、中郎将等出督州郡军事,属临时差遣。三国吴于沿江要地置,统兵屯守,如西陵督、夏口督、武昌左部督、武昌右部督等,权势甚重,以皇帝亲信重臣出任。晋朝以督某州诸军事为该地区军政长官,位在都督或监某州诸军事之下。十六国汉、前凉、前秦、后凉及南朝沿置。②东汉大司马、大将军等府属吏,全称督盗贼。③ 统兵武官。三国吴置有无难督、前烦督、绕帐督等,统领营兵,为皇帝的侍卫武官首领,时亦外出征战,地位低于作为地方军事长官的诸督。


官名。1、皇帝特派官员。东汉皇帝特派御史视察、监督某事,或派中郎将等出督某州郡军事。属临时性差遣。

2、统帅。《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

3、指督军大将。《后汉书·郭陈列传》:“军征,校尉一统于督。”注:“督谓大将。”

4、地方军事长官,掌屯兵驻守。如三国吴置的两陵督、夏口督、武昌左右部督等。

5、各类统兵官的总称。如三国吴统领近卫军营兵的无难督、前烦督、绕帐督;另外还有水军督、京下督等。

6、督盗贼的简称。东汉大司马、大将军等府属吏中有督盗贼一官,简称“”。

7、加官名。北魏的刺史加“”或“都督”,则兼掌军事。

猜你喜欢

  • 乘舆

    皇帝的代称。蔡邕《独断》说:“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

  • 敷文阁

    宋朝阁名。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建,收藏徽宗御制文集等,置学士、直学士、待制为贴职。宋阁名。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建,收藏徽宗御制文集。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职。

  • 中书执政事笔

    即以中书令主持政务之名义,为政事堂秉笔宰相。唐高宗弘道二年(684) 中书令裴炎以此名义移政事堂至中书省,主持宰相议政,总其记录,并更直承旨。

  • 司库员外郎

    官名。即库部员外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670) 复;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 改,肃宗至德二载(757) 复名库部员外郎。

  • 辩铜令

    官名。西汉属水衡都尉,有丞。辩铜即分别铜之种类。为上林三官之一,掌铸钱原料,与钟官令同主铸钱。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悉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东汉省。

  • 辞藻宏丽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文类科目。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诏举,杨绾及第。

  • 判三司使

    官名。见“三司使”。

  • 京师兼理司法行政长官

    秦汉兼理司法的京师行政长官,在秦为内史与咸阳令,西汉为京兆尹与长安令,东汉为河南尹与洛阳令。此后历代例由京尹、京县令兼理京师司法审判工作。宋代规定京师开封府与大理寺同为中央审判机构,故宋代开封府的长官

  • 利器署

    官署名。金朝属军器监。本名都作院,宣宗兴定二年(1218)更此名。掌修弓弩刀槊等兵器。设令、丞、直长领署内事务,秩从六品、从七品、正八品。官署名。金置,属军器监。本承宋制为都作院,兴定二年(公元121

  • 中旗

    官名,战国时秦置,掌琴瑟。《史记·魏世家》:“中旗冯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考证》:“中旗《策》作中期,字通。中期,官名。《韩非子》云:中期之所官琴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