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盛京内务府

盛京内务府

官署名。清朝设于陪都盛京之内务府。掌理盛京陵园及祭祀等项事务,并掌本府职官升迁调补,生死逃亡之事。顺治元年(1644)盛京包衣三旗设佐领三人,由一人掌关防,下设司库、催总、笔帖式各官,办理所属事务。康熙十七年(1678)设总管一人,统摄府事,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盛京将军充任。分置广储、会计、掌仪、都虞、营造五司及文溯阁、三旗织造库、黑牛馆、乳牛馆、内关防处等机构。下设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司库、库使、内管领、骁骑校等七十余员,分办各项府务。光绪三十年(1904)省主事各官。


官署名。清代定都北京以后,盛京仍设内务府,顺治初年,盛京包衣三旗设佐领三人,管理所属事务。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设盛京内务府总管一人,由盛京将军兼任;下设广诸、会计、掌仪、都虞、营造五司及文溯阁(藏四库全书)、三旗织造库、黑牛馆、乳牛馆、内管领处等机构。在总管大臣及佐领之下,设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司库、库使、催长、厩长、内管领、仓长、骁骑校、领催等员,分领诸务。有关盛京陵园及各项事务,均直接奏报皇帝,本府职官的任免须咨报在京的内务部。

猜你喜欢

  • 官名。殷朝始置。西周沿置。掌苑囿之官。《殷虚书契前编》卷七页二○第一片: “癸卯卜,亘贞,乎(呼) 囿往。 ”

  • 汧池苑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涿鹿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 例监

    明清监生之一。指科举制度中,以捐资入国子监为监生者。明朝景泰元年(1450)始以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称民生、又称为俊秀。授职者仅得选州县佐贰及府首领官,若京职则光禄寺、上林苑、或边远直省,被视为异途。

  • 太子内直监

    官名。北齐置。殿内局长官,员二人,六品。属太子门下坊。下设副直监四人,掌管东宫殿内事务。

  • 满语。又作“大”。意为“头目”、“首领”。常用作官名。

  • 典马令

    官名。北魏置。《魏书·长孙肥传》: 长孙安都“显祖时,为典马令。”

  • 回回司天监令

    官名。明洪武元年(1368)沿元制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一人为长官,正四品,以回回人充任。三年,改名回回钦天监令。

  • 驾部尚书

    官名。西晋初置,掌尚书驾部曹,为六曹尚书之一,三品。武帝太康(280—289)以后省。北魏前期复置。《南齐书·魏虏传》: “驾部尚书知牛马驴骡。”孝文帝改制后罢。参见“驾部”。官名。北魏兴安二年正月置

  • 考工司

    官署名。清末外务部所属四司之一。光绪二十七年 (1901) 设。掌铁路、矿务、电线、机器制造、军火、船政,以及聘用洋将洋员、招工、出洋学生各事。置郎中、员外郎、主事等。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

  • 谏臣

    ①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规劝君王过失。《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②西夏官位。谏臣为谏师位之一,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