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皇帝的省称,封建帝国最高的统治者。《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汉书·高帝纪下》:“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后汉书·百官志》:“皇子封王,其郡为国。”《后汉书·皇后纪》:“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


传说中古代部落酋长或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周礼·春官·外史》中提到三皇,三皇之说不一,或指伏羲、神农、黄帝。见《世本》、孔安国《尚书传》、皇甫谧《帝王世纪》;或指伏羲、神农、祝融,见《白虎通·号》;或指伏羲、女娲、神农,见《风俗通·皇霸》、司马贞补《史记·三皇纪》;或指伏羲、神农、燧人,见《白虎通·号》。

猜你喜欢

  • 右虎贲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虎贲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下设右虎贲率中士、右虎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左典军

    官名。三国吴置中、左、右典军,掌宿卫禁军,为皇帝身边亲信之臣。贺邵自此职迁任中书令。官名,三国吴置,掌宿卫禁军。《三国志·吴书·贺邵传》:“孙皓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

  • 怀信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拟克狄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 定制后班阶略提高,拟明智将军等号。

  • 三等通译官

    见“通译官”。

  • 御前大臣

    官名。清康熙(1662—1722)间置。由王公大臣内特简兼充,无定员。掌乾清门内侍卫、司员诸务,实际即统辖内廷事务,并常日侍直于皇帝左右。逢皇帝出宫巡幸,与领侍卫内大臣任后扈大臣。并兼管奏事处事务。乾

  • 御药房侍监首领

    官名。清置,为御药房长官,掌司带领御医各宫请脉,及煎制药饵。见《清史稿·职官五·宦官》。

  • 开封府右少尹

    见“开封府左少尹”。

  • 诚议大夫

    官名。北周置,省称诚议。为无职掌散职,多作为加官。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散官名。北周置, 秩正六命。北周加诚议大夫者, 见王仲荦《北周六典》卷九所引隋翊师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内史大纳言扶风

  • 单于阏氏

    汉时匈奴国君的正妻。匈奴的国君称单于,单于的正妻称阏氏,相当中国的皇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

  • 邮传部尚书

    官名。清末邮传部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从一品,特简。掌总核本部事务。宣统三年(1909),改邮传大臣。官名。清末置,为邮传部的长官。见“邮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