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名。战国魏、秦皆置,秦为二十等爵第七级,也称七大夫。秦及西汉初以此为高爵起点,汉高祖时公大夫以上皆令食邑,可与县令、丞分庭抗礼。文帝以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得免一人徭役。爵名,战国时秦、魏都有此爵。
南宋时考课守令的方法。乾道中,广西提点刑狱公事张维考察本部守令,以臧否定等,政平讼理为臧,政不平讼不理者为否,而臧否之中又分优劣,臧分为臧之最、臧之次、臧之下三品,否分为否之最,否之次,否之下三品。高
使职名。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改备边库为延资库后置,初以度支郎中判,四年以宰相判,掌收纳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钱物。五代后梁太祖时,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官名。唐置,为延资库长官,以宰相兼任
官署名。元朝置。掌织造丝绸。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为撒答剌斯提举司。
见“太府卿”。官名。梁与北魏置太府卿,北齐改称太府寺卿,为太府寺的长官。隋唐宋沿置。见“太府寺”。
官署名。 即导官署。
①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规劝君王过失。《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问置吏于管仲。管仲曰”: “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②西夏官位。谏臣为谏师位之一,在中书、枢密位下,与次等司同等。
官署名。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五月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农林部,管理全国农村经济。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
参见“丹书铁契”。
官署名。北魏置,掌管皇帝饮食事务,或以内行官领之。《魏书·罗结传》: “(罗伊利)除内行长,以沉密小心,恭谨不怠领御食、羽猎诸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