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府官

王府官

官类名。魏晋时,诸王若加将军开府,则置长史、司马及记室、掾属、祭酒、主簿、录事等官属。自南朝宋太宗以来,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自此以后,诸王既置国官,又别置府官。分为两个系统。据《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梁皇弟皇子府官有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咨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文学,主簿,正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陈制同梁。北朝王府官的设置与南朝大体相似。至隋唐,王国已从地方政制中消失,而亲王所属犹府官与国官并置。唐制亲王府官除依前代设置各种属官外,并辖有亲事府与帐内府两个护卫机关。至宋代,诸王始不设国官,唯置府官,其设官也较唐制为简,惟设傅、长史、司马、咨议参军、友、记室参军、王府教授、小学教授等员。辽王府官属于南面官系统,分设王傅府及亲王内史府两机构。王傅府置王傅;亲王内史府置内史、长史、参事,并辖诸王文学馆(设教授、伴读)。金亲王府官有傅、府尉、司马、文学、记室参军等员。元诸王府官有王傅、傅尉与司马。明王府分设长史司、护卫指挥使司、仪卫司三机构。长史司设左右长司,其属有典籍;辖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机构及伴读、教授、引礼舍人,仓大使、库大使等员。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仪卫司设仪卫正、仪卫副、典杖。清代王府官有长史、司礼长、散骑郎、护卫、典仪、参领、佐领、骁骑尉、管领、典膳、司库、司匠、牧长等员。

猜你喜欢

  • 招讨副使

    官名。见“招讨使司”。

  • 大都酒课提举司

    见“酒课提举司”。官署名。元置,属户部。掌酒醋榷酤之事。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二人,从六品;副提举二人,从七品;提控案牍二人,司吏五人。后省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其他员额如故。

  • 尸禄

    官吏食其禄而不尽其职,在其位而不治其事者叫做尸禄。《三国志·魏书·曹植传》:“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

  • 储相

    明朝对翰林院庶吉士别称。相,指内阁辅臣。天顺(1457—1464)后,非翰林不得入内阁。故新进士选庶吉士后,地位优崇,即被目为储相。

  • 特进

    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西汉末始置,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东汉因之。加此者朝会时班次可进至三公下 (一说车骑将军下) ,得自辟僚局,车服吏卒等待遇仍从本官。退免大臣加此者仍得参与大政。三国两晋南北朝成

  • 库伦帮办大臣

    官名。清置,见“库伦办事大臣”。

  • 掌戮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刑杀罪犯。《周礼·秋官》:“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官名。周

  • 右街道录院

    见“道录院”。

  • 九牧监

    官名,也是官署名,唐置,为太子属官,掌养牛马,以供皇太子之用。其官有丞二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下。还有府三人,史六人。初,有监、副监、丞、主簿、典事、掌固等,后省去监、副监等官。见《新唐书·百

  • 资善堂赞读

    见“资善堂”。官名。宋置,见“资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