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游徼

游徼

官名。秦置。汉朝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均载乡置游徼,掌徼巡,禁司奸盗。但史传所见,均直属于县而不言乡。故游徼应为县职而分部派往各乡之巡视者。晋朝、南朝宋亦置,为县府属吏,又称·门下游徼,职掌同。后废。


官名,秦汉皆置,为乡官,掌巡逻禁捕奸人盗贼。《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游徼徼循禁盗贼。”《后汉书·百官志五·乡》:“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其后,南朝宋置。见《宋书·百官下》。

猜你喜欢

  • 咸真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诸州乘驿人为咸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楚兵将军

    官名。北魏置。明元帝泰常(416—423)间叔孙建自广阿镇将除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军进攻南朝宋。见《魏书·叔孙建传》。

  • 拘留所

    监狱类名。清末始置内外城拘留所,分属内外城巡警总厅。国民党政府规定,拘留违警及依其他法令应行拘留的人犯的场所称为拘留所,是由警察机关直接管辖的监狱机构。设所长一人,由该警察机关委派,并设医士、书记和男

  • 善后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十月,冯玉祥秘密回师北京,举行反直系军阀的武装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倒了国务总理颜惠卿,并驱逐溥仪出故宫。北京政变以后,冯玉祥

  • 上辅

    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诏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

  • 典牧司使

    官名。金贞祜年间置于外路,掌畜牧事务。设官有使,正七品;副使从八品;判官,正九品。

  • 赴任公参

    元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定散府州县赴任官,其任职地离上司百里之内者各须至上司衙门公参,任职地离上司衙门百里之外者,惟须向上司衙门报告到任月日,上司官不得非理勾扰,失误公事。

  • 副司幄

    官名。又名“署司幄”。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协掌帐房处事。初名“委署帐房头目”,额设三人。乾隆三年 (1738)定为八品职衔。二十四年改是称。三十六年定为六品职衔,食七品俸。

  • 铜官丞

    官名,汉置,为铜官长之副,掌佐铜官长开采铜矿、铸铜器。参看“铜官”条。

  • 五威中郎将

    官名,西汉末年更始所置。掌征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更始封)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