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正言

正言

官名。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改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八品。其后多出居外任,或兼领别司,不专任谏诤之职。仁宗明道元年(1032)置谏院后,非特旨供职者不预规谏之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始专掌规谏讽谕,凡朝廷有阙失,大事则廷诤,小事则论奏,升从七品,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复为左、右拾遗,光宗绍熙二年(1191)复改左、右正言。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谏院,设左、右正言各二人,从七品,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并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十五年罢。


官名。宋太宗端拱年间改唐代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掌规谏。见《宋史·职官一·门下省、中书省》。

猜你喜欢

  • 威定总管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威定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 职方司

    官署名。即“职方清吏司”。官署名。(1)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的远近及

  • 都官部

    官署名。明初刑部四属部之一。洪武六年(1373)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四人。十三年后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二十三年改置十二属部,遂罢。与总部、比部,司门部共掌刑法之事。

  • 北征大都将

    官名。北魏置。《魏书·乐陵王传》:“高祖初,蠕蠕犯塞,以思誉为镇北大将军、北征大都将。”

  • 督销局

    官署名。清朝后期在行盐省份所设之机构。派委大员经理,以督率销售食盐事。官署名。清朝后期,在有定额盐数的省设立督销局,掌管食盐的运输和销售。辛亥革命后,改设榷运使,职掌与前同。

  • 北馆令

    官名。南朝梁、陈置,有丞,属太常卿。梁流外三班。

  • 太尉军师

    官名,三国魏置,为太尉府官属,掌参谋军事。《三国志·魏书·裴潛传》:“明帝即位,入为尚书。出为河南尹,转太尉军师。”

  • 国冠

    最大的官,即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官员。《史记·楚世家》:“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

  • 邮传司

    官署名。见“邮传局”。

  • 公车署令

    官名。即公车令。官署名。北齐设置,属卫尉寺。掌尚书所不理,有枉屈,经判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