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曹官

曹官

官名统称。宋朝诸州府录事参军(简称录事)、司户参军(简称司户)、司理参军(简称司理)、司法参军(简称司法)等统称。录事掌本州府官府庶务,纠察诸曹稽违及州院或府院户婚狱讼; 司户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或分典狱讼; 司理掌司理院狱讼,审讯刑事案件; 司法掌检详法律,审议判决案件。开封府则置司录、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及士曹参军。徽宗崇宁三年(1104),改置士、户、仪、兵、刑、工六曹参军。大观二年(1108),令诸州依开封府例置曹官。政和二年(1112),以选人通仕郎以下任曹官者为掾官。


官类名。宋代以诸州、府掌理政务的诸曹参军合称曹官。诸州与诸府有司录参军,简称录事,掌判本州、府官署内部庶务、纠察诸曹稽违及州院或府院户婚狱讼;司户参军简称司户,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或分典狱讼;司理参军,简称司理,掌司理院狱讼,审讯刑事案件;司法参军,简称司法,掌议法断刑。开封府则沿唐制置司录参军及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定六曹次序为士、户、仪、兵、刑、工,以与中央的礼、户、礼、兵、刑、工六部相对应,员额司录参军二人,六曹各二人。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诏诸州依开封例,置司录参军等官。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以选人通仕郎以下任曹官者称之为掾官。

猜你喜欢

  • 荆关监督

    官名。清朝工部荆关之主官。掌关政。顺治元年(1644)设,一人。由各部院衙门司员中选派,带原品充任,每年一更代。康熙四年(1665)裁,税课交地方官管理。八年(1669)复设。乾隆四十六年(1781)

  • ①次一等,第二。如“亚大夫”、“亚卿”。② 武官。殷朝始置,西周沿置。《库方二氏所藏甲骨》第一○二八片:“贞亚㽙保王, 亡不若, 一月。”《尚书·周书·酒诰》:“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

  • 渠魁

    即渠帅,首领,多用于地方少数民族头领或敌军主将。也称渠帅、渠率、渠长。《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疏:“渠为大,魁为帅。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

  • 北左卫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左卫次官,置一人。

  • 东京司门下大夫

    官名。北周静帝大象元年 (579)置。东京地官府司门司长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职掌略同“司门下大夫”。官名。北周置,为东京六府官属,秩正四命。任此职者见《北史·序传》:李信则,“入

  • 小膳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之。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膳部次官。宣帝即位,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后,仍为属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

  • 提牢

    官名。清朝刑部提牢厅主事之简称。详“提牢厅主事”。官名。明置,掌提点刑部牢狱,稽覈罪囚;因刑部主事任此职,故又称提牢主事。见《明史·职官一·刑部》。清沿明制,也设提牢,官署称提牢厅。见《清史稿·职官一

  • 长安市长丞

    官名。汉置,属左冯翊。《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令、丞;左冯翊所属“又有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严耕望说:“案《食货志》下,长安有东西两市,而此云属京兆者一,属左冯翊者四,是

  • 锁院

    宋朝贡举考试中防止考官作弊的一项措施。各级考试前数日,考官同时进入考场,关闭院门,开始拟题、收领试纸、排定举人座位图,直至考毕,定出等第,方许出院。科举考试中防弊措施之一。宋制,各级考试举行前数日,考

  • 果毅右旅下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杨素传》:“其后(杨文思)累以战功,迁果毅右旅下大夫。”正四命。官名。果毅之名,见于左传,《左传·宣公二年传》:“君子曰:‘戎昭果毅’。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北周置果毅右旅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