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侯
爵名。北魏中期置,位第五等,低于侯。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二品。
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二品,地位在开国县侯之下,开国县伯之上。
爵名。北魏中期置,位第五等,低于侯。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二品。
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二品,地位在开国县侯之下,开国县伯之上。
见“道录院”。
官名。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置左右街大功德使、东都功德使、修功德使,总领僧尼之籍及功役。宪宗元和二年(807)以道士、女官隶左、右街功德使,四年以左军中尉吐突承璀领功德使,盛修安国寺。武宗会昌二年(
佛号。简称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班”为梵文“班智达”之略称,意为学者。“禅”藏语意为“大”,“班禅”即大学者之意。清顺治二年(1645),卫、藏首领蒙古和硕特部固治汗尊宗喀巴四传
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正八品上。
官名。 又称“左”。战国齐置。 主管陶质量器制作。《季木藏陶》第八○页第八号:“王孙陈棱立事岁, 左里, 毫豆。”
官名。即“太仓丞”。
官名。明置,为良牧署正副主官。见“良牧署”。
宋朝贡院官名。简称编排官、管号官。北宋初年,置编排官兼详定官。真宗天禧三年(1019),始分置。以翰林学士及员外郎以上官兼任,掌编排举人试卷字号及合格举人名次。科举考试的试务官。宋初置,亦称编排官、管
官制用语。宋朝铨选制的一项规定,全称为经历任。即官员担任差遣达二年成资以上。
官名。见“刑部照磨”。